李勇华,男,1976年出生,湖南湘潭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应用冉氏内科流派学术经验诊治肺系、心系和脾胃病证,提出“健康微阳态”理论,并用于指导养生保健与临床。
组成:黄芪20g,太子参20g,麦冬10g,五味子6g,白薇10g,丹参20g,葛根20g,红景天20g,川芎15g,赤芍10g,降香6g(后下),红花6g,瓜蒌皮10g,薤白10g,法半夏10g,九香虫3g,木香6g(后下),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早中晚温服。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主治:胸痹,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证。非急性发作的冠心病患者,症见心悸、胸痛、胸闷、喘憋、气喘、神疲、短气、乏力、汗出、口干、面萎、唇绀,舌淡、舌暗或有瘀点瘀斑,少苔或苔薄白,脉弦滑或涩、结、代。
方解:非急性发作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多因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年老体虚等病因所致,其病位在心,但其发病与心、肾、肝、脾诸脏的盛衰有关,可在心气血阴阳不足,或肝脾肾失调的基础上,兼有气滞、血瘀、痰浊等病变,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非急性疼痛为主症者,其虚以气阴两虚为主,其实以气滞血瘀为主,常夹痰浊。因此,根据基本病机,治宜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痰通脉。益心通脉汤兼具前述功效,对于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型的胸痹患者,可以此方为基础辨证化裁。
益心通脉汤为冉氏内科流派学术经验积累的结晶。一代名医冉雪峰治疗冠心病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小陷胸汤,擅用白薇。其弟子陈可冀、郭士魁创冠心病治疗名方冠心2号方;弟子龚去非传承其学术经验,以大剂黄芪助行气活血,以补助通;龚去非弟子李寿彭,加用生脉散益气养阴;李寿彭弟子李勇华在融合冉氏内科流派前辈冠心病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病机,结合现代药理,创用丹参、葛根、红景天,九香虫、木香等2个药组,传承创新,合方而成。
方中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丹参、川芎活血通脉,共为君药;麦冬、五味子养阴,葛根、红景天、赤芍、红花活血,共为臣药;瓜蒌皮、薤白、半夏化痰,降香、九香虫、木香行气,白薇祛血中伏热,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痰通脉之功,用于非急性发作的冠心病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者疗效显著。
加减:短气乏力甚者,加灵芝、仙鹤草或升麻、柴胡等;胸闷甚者,加丝瓜络、郁金等;心悸甚者,加龙骨、牡蛎等;口干苦者,加栀子、黄芩等;纳呆者加鸡内金、炒麦芽等;不寐者加首乌藤、合欢皮等。(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于鹏龙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