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中医药文化
  • 药中仙草何首乌 滋补肝肾精血足 ——诗词中的何首乌及其药用价值

    时间:2025-5-21 16:30: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黄新生  浏览:

    此草有奇效,尝闻于习之。陵阳亦旧产,其地尤所宜。翠蔓走岩壁,芳丛蔚参差。下有根如拳,赤白相雄雌。斸之高秋后,气味乃不亏。断以苦竹刀,蒸曝凡九为。夹罗下香屑,石密相和治。入臼杵万过,盈盘走累累。日进岂厌屡,初若无所滋。渐久觉肤革,鲜润如凝脂。既已须发换,白者无一丝。耳目固聪明,步履欲走驰。十年亲友别,忽见皆生疑。问胡得尔术,容貌曾莫衰。为之讲灵苗,不为世俗知。盖以多见贱,蓬藋同一亏。君如听予服,此语不敢欺。勿信柳子厚,但夸仙灵脾。

    这首《寄何首乌丸与友人》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描写何首乌的生长环境、外貌、炮制以及何首乌丸的配伍和神奇功效。何首乌为蓼科蓼属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是常用的补血类中药。

    首乌仙草旧有名

    何首乌因有个名为何首乌的人服食后能乌发延年而得名。《本草纲目》引《大明本草》曰:“其药本草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为名尔。”生何首乌能解毒消痈,故又名疮帚、红内消,李时珍说:“汉武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名,亦曰马肝石。赤者能消肿毒,外科呼为疮帚、红内消。《斗门方》云:取根若获九数者,服之乃仙。故名九真藤。”清代祁寯藻《咏何首乌》:“宛宛交柯藤,抽根如赪霞。云是何首乌,能令发不华。服者为地仙,馀力祛风邪。”

    唐代文学家李翱著《何首乌录(传)》,记载了何首乌的神奇传说:在顺州南河县,有个人叫何田儿,体弱多病,58岁还没有生儿子。一天夜里,何田儿醉酒躺在山野中,朦胧中看见两株相距三尺远的野藤自动绞缠在一起,久而始解,解后又交。何田儿很奇怪,次日早晨就将其连根掘回家中,问遍众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后来询问一位山野老人,老人说:“你没有儿子,这种草很神奇,可能是仙药,你何不服用试试呢?”于是何田儿每天服食这种植物的根,一年后所患疾病全部痊愈,头发乌黑,容颜年轻,十年之内连生几个男孩,于是改名为“能嗣”。能嗣生延秀,延秀生首乌,皆服食此草养生,寿皆一百余岁。同乡李安期与何首乌是好朋友,知道这个秘密后服用此草养生,也获得长寿。此事渐渐传开,这种草就被称为何首乌。明末清初陈恭尹《寄佘杞亭广文乞康州何首乌》:“作传曾闻李习之,农经百草未尝知。成纹自蹙如山势,引蔓能交入夜枝。五岭诸州康最好,一筐相惠赤尤宜。年来病足资奇效,不为霜髯变黑丝。”

    古人认为,何首乌以生长于名山之中,年限久,体型大者为佳,并依据生长年限予以不同名称:生长50年者名为山奴、100年者名为山哥,150年者名为山伯、200年者名为山翁、300年者名为山精。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原是一个贫困老头,偶然食用一对千年雌雄何首乌后成为神仙。张果老将煮何首乌的水给他的毛驴饮用,毛驴也成为神仙。服用何首乌可以成神仙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何首乌入药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直接切片入药为生首乌,用黑豆煮汁等拌蒸后晒干入药为制首乌,又可分为黑豆制、酒制、黑豆黄酒制等。传统何首乌炮制,以九蒸久晒为佳。何首乌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和铁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增加毒性,故传统何首乌切片用竹刀、陶瓷刀或铜刀,蒸煮用砂锅。宋代梅尧臣《送胥平叔寺丞赴洛》:“试采上阳何首乌,刮切仍致苦竹刀。”

    何首乌的养生保健功效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本草纲目》载,宋代怀州知州李治,与一武臣是同僚。武臣年过七十而身轻体健,面如渥丹,胃口很好,于是询问养生秘诀,原来他常服用何首乌丸。明代道士邵应节将以何首乌为主药的七宝美髯丹方进献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服饵有效,连生皇嗣数人。

    何首乌也见于药名诗中,如宋代陈渊《交溪庵中因检药囊偶成》:“道人头上经春雪,不羡少年何首乌。已觉老来甘草莽,便当归去访田庐。”近代叶璧华《浣溪沙·集药名》:“祗事郎君怀远志,首乌容易白头翁。当归时节忆天冬。”

    生熟异用何首乌

    “美髯七宝上皇朝,采服何翁发更髫。治疟消痈痨可理,固精补肾色还韶。拌同黑豆经堪引,食共萝卜补顿消。赤白分投荣与卫,却教气血两和调。”(清代赵瑾叔《本草诗笺》)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心、肾经。生首乌具有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久疟体虚、肠燥便秘的治疗。制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心悸失眠、高脂血症的治疗。《本草纲目》载:“肾主闭藏,肝主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涩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

    “苦涩温平何首乌,添精益髓润肌肤。延年续嗣功无比,瘰疬痈疽尽可涂。”(清代王如鉴《本草约编·何首乌》)制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兼能收敛,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制首乌配伍熟地黄、当归、酸枣仁等,可治疗血虚萎黄,失眠健忘;配伍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可治疗精血亏虚,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和肾虚无子;配伍桑葚、杜仲、黑芝麻等,可治疗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头晕目花,眩晕耳鸣;配伍当归、白芍、熟地黄等,可治疗妇女肝肾亏虚之月经不调、崩漏。

    “首乌养血亦祛风,补肾平肝气脉通。益髓强筋疗疟痢,女科外证用无穷。”(清代徐爔《药性诗解·何首乌》)制首乌能化浊降脂,单用或配伍女贞子、墨旱莲等,可治疗高脂血症。

    “首乌走肾补兼肝,不燥而温苦不寒。精使固收筋骨健,血教和养体肢安。用除痎疟无劳制,资治肠风却喜干。忌与姜茅天附并,更严菔血铁相干。”(清代朱钥《本草诗笺·何首乌》)生首乌有润肠通便之效,单用或配伍肉苁蓉、当归、火麻仁等,可治疗年老体弱之精血亏虚,肠燥便秘。

    制首乌偏于补益,兼有收敛之性,痰湿壅盛者忌用;生首乌有滑肠通便功效,大便溏泄者忌用。长期、大量服用何首乌,有肝损伤的风险,临床应予注意。

    “夜交藤平,失眠宜用,皮肤痒疮,肢体酸痛。”(明代龚廷贤《药性歌括四百味·夜交藤》)夜交藤为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的藤茎,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的治疗。

    何首乌叶味微苦,性平,具有解毒散结、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疮疡、瘰疬、疥癣的治疗。(黄新生)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