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李佃贵从浊毒论治失眠

    时间:2025-4-25 16:19: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焦峰 王绍坡 姜冲  浏览:

    失眠为现代人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成人入睡潜伏期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小时),症状每周至少出现3次,并且必须伴有日间功能障碍或日间的痛苦体验。如果失眠是由于其他睡眠—觉醒障碍、精神障碍、其他医学情况或某种物质或药物引起的,则不应诊断为失眠;部分人群虽然睡眠时间较短(如短睡眠者),但没有与失眠有关的日间损害症状,也不应被诊断为失眠。

    失眠属中医“不寐”的范畴,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他指出,失眠的五大原因,与气虚、阴虚、痰滞、水停以及胃不和有关。失眠总的病机为阳盛阴虚,阴阳失交。或阴虚火旺,阴液不足以制阳,虚火上炎,扰动心神,患者多见心烦不安、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夜不能寐;或阳气不足,不能潜藏于阴,神明失养,表现为辗转难眠、四肢发凉、畏寒乏力;或阴阳两虚,水火失济,心肾不交,导致神志涣散,难以入眠。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佃贵认为,现代人失眠与天、地、人之浊毒有关。通过化浊解毒,净化人体内环境,使人体内清净通畅,增强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介绍其从浊毒论治失眠验案一则如下。

    张某,女,45岁,2024年7月4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2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2年前因工作压力大出现入睡困难,曾服用中药治疗,效果不佳。近1个月来,因家庭琐事烦扰,入睡困难加重,伴有心烦,为求中医药诊疗而来诊。现主症: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多梦,每晚仅能睡2~3小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伴有心烦、口干、口苦、胃脘堵闷,纳可,大便干结,2~3日1次,精神疲倦,面色晦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不寐(浊毒内蕴,心神失养证)。

    治疗:化浊解毒、安神定志。

    方药:茵陈15g,黄连15g,黄芩15g,栀子15g,清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竹茹9g,枳实12g,厚朴9g,炒莱菔子15g,炒酸枣仁20g,夜交藤15g,合欢皮15g,虎杖15g,净山楂15g。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分服。

    7月18日二诊:患者入睡困难好转,夜间醒来次数减少,醒后可以再入睡,多梦,每晚仅能睡5~6小时,精神佳,心烦,口干口苦好转,胃脘堵闷好转,纳可,大便可,日1次,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上方去枳实、厚朴,继续服用14剂。

    8月1日三诊:患者入睡可,夜间不再醒,能睡6个多小时,多梦,精神佳,无心烦,无口干口苦,无胃脘堵闷,纳可,大便可,日1次,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上方去净山楂,加远志9g。嘱其继续服用中药调理1个月,以巩固疗效。

     本案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滞,气滞血瘀,化生痰浊,日久化热生浊毒;上扰于心,心神不安,故见失眠、心烦、口干、口苦等症状。李佃贵认为,失眠与浊毒内蕴密切相关,治疗上应以化浊解毒、安神定志为法。

    方中茵陈、黄连、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化浊;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理气和胃;竹茹、栀子清热化痰,行气除烦;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远志养心安神,解郁安眠;枳实、厚朴、炒莱菔子理气消胀;虎杖、净山楂解毒通便。诸药合用,共奏化浊解毒、安神定志之功。患者二诊时睡眠好转,胃脘堵闷好转,去枳实、厚朴继续服用。三诊时睡眠质量和时长均有好转,大便干好转,去净山楂,加远志以解郁安神巩固疗效。(焦峰 王绍坡 姜冲  河北省中医院李佃贵国医大师工作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