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李佃贵辨治胃癌经验

    时间:2022-5-20 9:35: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思月  浏览: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居全球肿瘤发病率第四位,癌症死亡率第二位。目前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球水平。胃癌当属中医的“积聚”“胃脘痛”“噎嗝”“反胃”的范畴,本病预后差,进展期胃癌自然病程一般不到1年。中医药在胃癌的治疗上发挥了独特优势。多数学者认为胃癌的发生与“邪毒”有关。“邪毒”又称“癌毒”,包括了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转移、浸润,也包括肿瘤所在部位炎症性反应。国医大师李佃贵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对当代人们生活起居、饮食规律的观察,创造性地提出“浊毒理论”认为胃癌的发生是因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忧思恼怒,肝气郁滞,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而致肝胃失和。胃失和降,中焦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日久则气滞、血瘀、热郁、痰阻诸症皆生。积湿不化而成浊,郁而不解而成热,热壅血瘀而成毒,终致浊毒内蕴,瘀滞中焦。气机郁滞,热毒伤阴,瘀阻胃络,气不布津,血不养经,胃体失于濡养,胃络受损,胃液枯竭,胃腺萎缩,终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受损,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最终胃癌形成。现将李佃贵治疗胃癌经验介绍如下。

    分期治疗病证结合

    胃癌的本质是气滞、血瘀、湿停、浊阻、热毒相互交结,致浊毒内蕴,故治疗应以“化浊解毒、软坚消积”为基本大法,攻其邪毒,邪祛则胃气得固。初期多发生在素体脾胃虚弱的基础上,脾胃升降失常,肝胃不和,此阶段病情较轻,初期以邪毒内壅,气滞络阻,胃失和降,标实为主;胃癌中期病进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加之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进一步阻滞气机,造成邪积毒蕴,加重病情。胃癌初期与中期常选用莪术、三棱、桃仁、红花、全蝎、蜈蚣、白花蛇舌草、冬凌草、藤梨根、白英等以破血逐瘀、宣通脏腑。此类药物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能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稳定病情。后期津液气血耗伤,《医林改错》云“肚腹结块者,必有形之血”,即气虚致血行不畅,血瘀凝滞不散,瘀结日久,可致癌瘤停聚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之中,耗伤人体津液阴血。后期可加用补气健脾、养血生血等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黄精等。

    活用虫药通经达络

    虫类药物具有破积消癥、活血化瘀、宣风泄热、搜风剔络、消痈散结、生肌收敛、行气和血、补益固本等功效,亦被称为血肉有情之品,性喜攻逐走窜,通经达络。李佃贵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在消化道肿瘤的诊治中灵活应用虫类药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李佃贵认为胃癌治当遵循《黄帝内经》所言“坚者消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原则。胃癌早期多表现为气滞络瘀、邪实毒蕴,正气虚不显著,治疗以攻为主,临床多采用莪术、蜈蚣、全蝎、藤梨根、白花蛇舌草以破血逐瘀,宣通脏腑。全蝎味辛咸性平,有毒,入肝经,功能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药性切用》言其“攻毒祛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全蝎提取物中含有蝎毒、牛磺酸、卵磷脂等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全蝎尾较全蝎之功力为胜。

    李佃贵认为要正确认识虫类药毒性,合理掌控剂量,临床中全蝎尾常用1~3条,全蝎用2~3g,研粉吞服。蜈蚣,《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专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且其通络止痛功效强于其他虫类药物。蜈蚣于全蝎合用,无血者走气,有血者走血,使血不凝滞,气可宣通,胃络通畅,且祛邪不伤正,内通脏腑,外达经络。

    攻补兼施注重胃气

    胃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病灶与机体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局部病灶可以影响全身,出现各种症状;全身正气的强弱,又能影响局部病灶发展的进程和治疗的成败。故李佃贵在临证时十分注重胃癌是一个全身性疾病这一观点。究其根本,胃癌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正气不足,邪气盛实,积聚乃成,因此,应以“化浊解毒、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基本的治疗原则。临床上胃癌患者一般已行手术、化疗或放疗等西医治疗,已给患者带来或多或少的损伤,治疗中宜紧扣其本虚标实之病机,并根据肿瘤的大小、病程、病期、患者体质强弱,来决定用药,攻补兼施的思想和方法应贯穿治疗的始终。

    《黄帝内经》言:“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临证指南医案·不食》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用药常选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茯苓、石斛、山药、砂仁等,脾胃气之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临床制方选药宜平和轻灵,少用味厚燥烈之属,禁忌苦寒滋腻之品,以顾护正气,抓住取得疗效的根本所在。

    典型医案

    贾某,男,65岁,胃胀伴进食困难10月余,加重7天。患者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进食困难,遂于2019年1月29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就诊,诊断为“胃癌”并行手术、放化疗治疗,部分食管及胃,上下残淋巴结病理示:瘤床处低分化腺癌,黏膜下可见腺癌浸润,术后症状改善,现胃脘胀满,进食困难,为求中医药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胃脘胀满,进食困难,腹胀,呕吐黏液,纳少,寐差,大便2~3日一行,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胃痞病(浊毒内蕴证)。

    治则:化浊解毒,健脾和胃。

    处方:白芍30g,当归9g,百合12g,乌药12g,川芎9g,炒白术6g,茯苓15g,炒鸡内金15g,豆蔻12g,三七2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茵陈15g,黄连12g,黄芩12g,白花蛇舌草15g,苦参12g,板蓝根15g,绞股蓝12g,鸡骨草15g,川朴12g,枳实12g,香附15g,苏梗15g,砂仁15g,广木香9g,蛇莓12g,藤梨根12g,冬凌草12g,全蝎9g,蜈蚣3g,炒莱菔子12g。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2月5日二诊:胃脘胀满缓解,进食困难减轻,腹胀稍减,仍诉进食后恶心,乏力,纳差,寐一般,大便1~2日一行,舌暗红苔中黄厚腻,脉弦滑。原方去冬凌草加黄芪15g,焦麦芽10g,焦神曲10g,焦山楂10g,焦槟榔12g。7剂。

    2月13日三诊:患者自述胃胀明显缓解,诸证减轻,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原方去川朴、苏梗。随访该患者,一直口服中药,症状控制尚可。

    按本例患者胃脘胀满为主要症状,故中医诊断为胃痞病。患者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水谷运化失调,日久酿生浊毒,浊毒内蕴,发为癌病。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浊毒内蕴之象。李佃贵在辨证与辨病的基础上遣方用药,认为患者初诊时浊毒内蕴以标实邪盛为主,故治以化浊解毒为原则,李佃贵善用虫类药,认为酌加全蝎、蜈蚣等虫类之品破血逐瘀、解毒散结取得满意疗效。后期湿热浊毒已去大部分,故予黄芪补气健脾、焦三仙健脾和胃,顾护人体正气。对于胃癌患者,中医药显示出突出的优势,化浊解毒大法对癌毒本身有抑制作用,还可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但延长患者的生命,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王思月 河北中医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