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京城名医治疗呃逆经验举隅

    时间:2021-7-30 16:24:4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浏览:

    本文介绍京城名医秦伯未、宋向元、张志纯、胡希恕、陈申芝等治疗呃逆的经验与病例。

    秦伯未

    秦伯未认为呃逆与嗳气不同。呃逆是气郁逆行,冲动横膈,使其挛缩,造成气吸入肺,使声门突然闭拢,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声音,患者感到难受。嗳气是胃气上逆,发出声音后反觉舒服。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轻者易治,用突然使其惊、喜、悲、怒的方法则可阻止呃逆,也可采用呼气后尽量停息的方法、按压咽后壁的方法、纸条刺鼻取嚏的方法等缓解,重者可服汤药治疗。辨证治疗如下。

    若因情志不疏,木郁横逆,升降失司,横膈受冲而逆者,多有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纳谷不香,舌暗苔黄,脉沉细弦。拟柔肝养肝,理气降逆之法。常用:白芍、当归、郁金、枳壳、厚朴、龙胆草、山栀、牛膝。

    若因贪食生冷、厚味,使脾胃受伤,胃失和降,伤及横膈者,多有嗳气吞酸,脘腹痞胀,纳谷不香,喜温怕冷,舌胖苔白,脉弱。拟温中健脾,和胃降逆。常用:公丁香、柿蒂、干姜、荜茇、花椒、党参、茯苓、半夏。

    若因贪食辛辣,脾胃燥热,阴津受伤者,多有消谷善饥,口渴饮多,大便秘结,呃声响亮,舌瘦干红,脉细偏数。拟养阴清热,和胃降逆之法。常用:石斛、玄参、麦冬、牛膝、生地、旋覆花、生赭石、山栀。

    若因大病终末,呃声低微不断,是胃气已败,停而不降,扰动横膈,则治疗困难,可试用人参10g、附子6g、干姜6g煎汤,猴枣粉0.5g冲服。

    宋向元

    陈某,女,35岁。1961年11月3日初诊。诉患者因值经期生气,复加劳累后冷饮、冷食,继胸脘满闷,发生呃逆,已经多方治疗3个月有余,毫无效果,从山西大同来京求治。当时有胸胁苦满,纳谷不香,时有恶心,大便秘结,舌暗,苔黄腻,脉沉弦数。辨证为寒凝气阻,已有化热,上冲横膈。拟温散行阻,清热降逆。

    方药:公丁香10g,木香10g,槟榔10g,青皮10g,枳壳6g,厚朴6g,郁金10g,半夏10g。3剂,水煎服

    11月7日复诊:药进3剂,症状全解。

    张志纯

    案一患者王某,女,55岁。1962年3月5日初诊。诉患者与人吵架后出现胸闷太息,继而苦于呃逆,月余不解,针灸、服药都未见效。舌胖,苔薄黄,脉弦。辨证为肝脾不调,略有郁热。法用调和肝脾,稍佐清热,方宗丹栀逍遥散加味。

    方药:当归10g,白芍15g,柴胡10g,茯神10g,白术10g,炙甘草10g,丹皮10g,山栀10g(水飞),薄荷10g(后下),生姜2片,半夏10g。3剂,水煎服。

    3月10日复诊:诸症状已除,呃逆已解,效不更方,原方5剂,水煎服。后知,药后康复。

    案二赵某,男,60岁。1963年1月3日初诊。诉素体虚弱,形体消瘦,疲乏无力,少气太息,纳后脘中饱满,平时脘有停饮,近两个月来常有呃逆,原因不明,舌胖苔白,脉弱。辨证为中气不足,胃气不行,拟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药:黄芪10g,白术6g,陈皮6g,升麻3g,柴胡3g,党参9g,炙甘草3g,当归10g,半夏6g。5剂,水煎服。

    1月10日复诊:药服5剂,呃止,食增,体力也有好转。舌脉尚无变化,再用原方10剂,水煎服。后知病者呃逆未发,身体情况较前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