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9-10•学术与临床18:《黄帝内经》赋予阴阳理论新的生命力

    时间:2019-11-15 16:13:47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张登本  浏览:

    —— 《内经》第一次以生命科学知识为材料,系统总结了先秦时期形成的阴阳观念


    •《内经》中的阴阳理论,虽还带有哲学烙印,但具有了丰富医药学知识的自然科学特征,赋予阴阳理论以新的生命力,并得以完整系统表述和传承。

    •《内经》之所以要用阴阳知识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这与阴阳理论是国人固有、原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无关系。

    阴阳理论是研究其概念、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在生命科学中具体应用的知识体系,《黄帝内经》先后四次对阴阳概念予以定义,全面展示了阴阳特性、阴阳相互关系,并从其具体应用中示人以为何要运用这一观念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认真阅读其中的相关原文,才能对此有一深刻而系统的理解。


    阴阳概念及其发生

    阴阳概念源于古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系辞下》)的取象思维。阴阳概念的初意,是人们通过对太阳活动及其产生的向光、背光,温热、寒凉,晴天、阴天等自然现象长期的观察和体验,在“远取诸物”取象思维下产生和抽象的。 如阳和阴字的写形得到证实。“有日则为阳,无日则为霒(阴)”。阴阳概念的发生,就是“太阳的启示”。

    《诗经》是最早使用阴阳词语的古代文献。其中所涉及的阴和阳所指,不外乎有:向光面和背光面、温热和寒凉、明亮和晦暗等意。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阴阳概念被广泛地用以解释天地万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如认为“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管子·四时》)。“春夏秋冬,阴阳之更移也;时之长短,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变化也”(《管子·乘马》)。在对阴阳有如此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便有了“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上》)的抽象。

    阴阳理论形成并被广泛运用的秦汉,正是《内经》的医学理论构建时期,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被逐渐地引入于医学领域,广泛地用以解释生命现象和相关的医学知识,并逐渐地与医药知识融为一体,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内经》中的阴阳理论,虽还带有哲学的烙印,但具有了丰富医药学知识的自然科学特征,赋予阴阳理论以新的生命力,并得以完整系统的表述和传承。

    《内经》先后四次对阴阳概念进行定义,明代张介宾将经文中的定义概之曰:“阴阳者,一分为二也”,这是对阴阳意涵的高度概括,揭示了阴阳是“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里所表达的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现象属性对立双方的概括,是对物质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抽象。既可表示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两个方面,更多的是揭示自然界相反相成的两种(或两类)物质及其现象的属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特征及其医学意义

    《内经》中阴阳概念是应用最多的关键词,其涉及医学领域中的各个方面。

    相关性

    阴阳的相关性指大凡对事物进行阴阳属性归类时,其所归类的事物,务必是相互关联的,不相关联则不能归类其阴阳属性,如“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