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9-9•学术与临床3:尊古法煎服中药的应用

    时间:2019-10-22 21:14:33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周益新  浏览:

    煎服法是决定处方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历代医家对此颇为重视。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豕,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现在大部分人熬中药,多煎煮两次,并将两次药汁混合分服。而古人则根据病情决定煎煮、服药方法,灵活多变,丰富多彩。

    笔者临证遵循吴鞠通“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及岳美中“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的原则,在外感病、急性病中,不采用现代复煎法,只用一次煎法,药力集中,以求速效,以防传变,在慢性病、虚弱性疾病中,或药材相对贵重之方,不妨采用复煎法。诚如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总论·五用》认为:“凡诸补汤,渣滓两剂并合,加原水数复煎,待熟饮之,亦敌一剂新药。其发表攻里二者,惟煎头药取效,不必煎渣也,从缓从急之不同故耳。”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例言》曰:“古人用药,多是煎一大剂,分三次服下,病愈不必尽剂,不遇者必一日服尽。此法今人不讲久矣。余治伤寒、瘟疫与一切急证,必用此法。盖治此等证,势如救火,以水泼之,火势稍减。若不连番泼之,则火势复炽,而前功尽弃。若治他证,不必日服药三次,亦必朝夕各服药一次(煎渣再服可权作一次),使昼夜相继,见效自速也。”

    急性病、大病采取一次性煎服法

    古人煎药注重汤剂的第一次煎液,几乎没有第二煎的方法,尤其是治疗外感病或急症,当取最佳药液并尽快给药,以争取早治疗、快治疗。尤其是运用经方,可按照《伤寒杂病论》的原剂量、原方法,只煎一次,不用第二煎,根据病情,分次服用。

    为了减少患者浪费药材的顾虑,笔者一般开三剂药,每剂药头煎取液,药渣存留,分别服一次,三剂药渣合在一起同煎取液服一次。根据病情4~8小时给药一次。虽亦复煎,但三剂药共服四次,首煎、次煎分别服用,异于寻常的每剂复煎,首煎、次煎混合服用,三剂药服用六次。此乃汲取《温病条辨》相关方药的煎服方法,可取得迅速而显著的临床效果。

    急性病、大病不采用复煎的原因如下:

    复煎恐药过病所

    外感病邪在上在表、肺、卫,用药不任猛烈,除选药轻清宣散、用量宜小外,煎煮宜轻宜短,勿须久泡,武火急煎,则气味俱薄,所谓“轻可去实”。吴鞠通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叶天士主张“以上焦为邪之出路,故用轻。”

    辛凉平剂银翘散方后注云:“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轻扬法。”

    桑杏汤方:“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注云:“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再一次煮成三杯,其二三次之气味必变,药之气味俱轻故也。”

    王士雄《温热经纬·卷四·薛生白湿热病篇》十七条按:“此方药止二味,分不及钱,不但治上焦宜小剂,而轻药竟可以愈重病,所谓轻可去实也。合后条观之,盖气贵流通,而邪气挠之,则周行窒滞,失其清虚灵动之机,凡觉实矣。惟剂以轻清,则正气宣布,邪气潜消,而窒滞者自通。设投重药,不但已过病所,病不能去,而无病之地反先遭其克伐。章氏谓轻剂为吴人质薄而设,殆未明治病之理也。”

    复煎影响疗效

    方剂再煎会稀释药物的有效浓度,改变组方的药物配伍比例,降低临床疗效。

    以小青龙汤的主药麻黄为例,麻黄的主要起效成分是生物碱类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一般来说麻黄的最佳煎煮时间为30分钟左右,超过30分钟,随时间延长,煎出率降低。

    其他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的药物有:薄荷、荆芥、香薷、生姜、紫苏、羌活等。其有效成分是在第一次煎煮时已全部释出,待第二煎或者第三煎,除了让患者喝的中药浓度下降,别无他用。

    而且,将第二、三次煎的药液混合的方法会彻底改变原方的药物比例和君臣佐使。仍以小青龙汤为例,第一次煎煮后,麻黄、桂枝的大部分成分已经全部析出,如果连煮三次,然后把汤液混合在一起,此时麻黄、桂枝的有效成分会大大降低,也不是原方的用药比例了。

    复煎影响经方的剂量准确

    经方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据李宇航《〈伤寒论〉方药剂量与配伍比例研究》中“仲景方用药剂量古今折算标准研究”结果,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推荐标准:汉代1两=15克,1斤=240克,1升=200毫升。据此计算,经方的剂量并不等同于大剂量,因为经方的煎服法与现在不同。如桂枝汤原方:“桂枝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炙甘草2两,大枣12枚”。按照1两等于15克折算为现代剂量,则处方为:“桂枝45克,白芍45克,生姜45克,炙甘草30克,大枣12个”。再按照原方的煎服方法“以水7升,微火煮取3升”,分3次服用,改成每日3剂,则剂量为“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4个”。如此则每服药的剂量就变小了,但一天服用就不是1剂了。

    经方药精味少,单味药剂量看起来似乎大,但总量并不大。而现在的临床医师欲增加疗效,习惯开大方,选择药性相近的药物堆砌,或辨证不明,补泻温清杂投,单味药剂量似乎轻灵,但全方加起来的总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