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9-9•学术与临床4:舍岩针法临床应用

    时间:2019-10-22 21:15:02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朴镇浒  浏览:

    —— 舍岩针法源自韩国,是从《舍岩正五行》和《芝山医案》中总结出来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正格”“胜格”是在中医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配穴法

    舍岩针法是韩国独到的针法,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正格”“胜格”配穴法。实际上,“正格”和“胜格”二词并未出现在《舍岩正五行》中,是《芝山医案》将《舍岩正五行》中重复出现的针灸处方归纳总结,并命名为“正格”和“胜格”。有关舍岩针法正格胜格理论的形成参见《中国中医药报》9月4日四版《舍岩针法正格胜格理论的形成》。

    “正格”与“胜格”的形成和配穴法,因没有更多的理论阐释,在临床上应用有难度。笔者在临床上用舍岩针法的时候多参考《芝山医案》。医案是临床的实际记录,《芝山医案》中的124个医案是用舍岩针法的唯一临床记录。为了使读者更多了解舍岩针法,这里节选《芝山医案》中运用正格和胜格的医案,并加笔者的按和个人治案,供读者参考。

    《芝山医案》运用正格、胜格治验

    肺经正格: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案11】白屑出于头上,自百会至前发际,如一大霜,其厚如张纸,肉色浓厚,难曰燥症。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

    按:此案为肺经正格用于燥症,但是从脱屑的症状看芝山先生也不能确定是燥症,但试以肺经正格治疗有效。乃因肺主皮毛,或金属燥,故肺经正格治之。

    【案39】常作虚汗,元气荡失……用肺经正格,有效。

    按:此案为肺经正格用于虚汗过多,元气虚脱之症。肺主一身之气,用肺经正格则肺气充实,皮毛固密,汗液不外泄。

    【案75】右边阴囊偏坠,大如一拳……右胁痛,有肺候,故治之。

    【案99】右膝痛酸,用诸数条,不效。太白、太渊补,少府、鱼际泻,一度余快。

    按:上述两个医案为肺经正格用于右侧病症,如右侧疝气或胁痛、右膝酸痛等。因左肝右肺,故右病多用肺经正格。

    【案119】已鼻塞者十余年,言红疹后触风云,故用肺经正格,一度而效。

    按:肺开窍于鼻,用肺经正格,肺经经气通达,鼻窍亦通。

    大肠正格:三里、曲池补,阳谷、阳溪泻

    【案9】全身浮肿而两眼微开……诊项有大肠结核,用大肠正格。

    【案54】初作腹痛,或有腰痛……诊左项大肠分,多有结核。故治大肠正格而已。

    按:此案以外许多医案中,如腹痛或腰痛、小腹痛、牙齿疳蚀、腰痛、痿症、单蛾、噎嗝等病症伴有大肠结核,皆以大肠正格治疗。大肠结核即瘰疬,“项有大肠结核”指的是颈部大肠经分有结核,相当于颈部淋巴结肿大。《芝山医案·腰痛》云,“或生瘰疬,自肩前陷中,至耳珠下,又回颔下,如贯珠者”。若有大肠结核,先考虑大肠正格治疗。

    胃经正格:阳谷、解溪补,临泣、陷谷泻

    【案24】常患哕气数月,间作胃脘痛十数日,几死回生。以胃哕治之,数度而已快。

    按:哕症在《舍岩正五行》云,“哕者,胃虚也。阳谷、解溪补,临泣、陷谷泻,”是胃经正格。

    【案103】右目黑睛,如粟米半粒者,微白。在黑睛者,当曰肝病而方,外眦尤赤。故用胃经正格,有效。

    按:目外眦胃经所处,胃经虚阴火上乘,故目外眦红,用胃经正格。

    脾经正格:少府、大都补,大敦、隐白泻

    【案10】误食南草田蔓青叶,为菜毒,痿黄,几死。用脾经正格,有效。

    【案15】自脐上至心下,如胀满,冷气如扇,似痛非痛。虽拥衾,常觉腹寒,部分之居中胀满之气。皆属脾候,寒是虚。故用正格,即止。此血脉衰残,温阴土而平木。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