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 【寻找共和国同龄人】王景彦:我是农村走出来的中医

    时间:2019-9-6 18:15:17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黄蓓 赵长林  浏览:

    —— 今年70岁的王景彦,仍时不时翻阅自己在村里当赤脚医生时的笔记。那上面,记录着他的用药组方、临证心得、中药炮制技法,更记录着他的青春梦想



    人物名片:王景彦,1949年12月出生于山东寿光,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主要从事骨伤、脊柱与关节疾患及骨科疑难杂症的临床医疗、科研与教学,7项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1970年,从山东寿光一中毕业后回到家乡王家尧水村工作的王景彦,站在了人生的十足路口上。

    行医还是执教?了解到村里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选择了前者。

    今年70岁的王景彦,仍时不时翻阅自己在村里当赤脚医生时的笔记。那上面,记录着他的用药组方、临证心得、中药炮制技法,更记录着他的青春梦想。回想自己49年前的那个选择,王景彦内心仍然温热涌动。

    “选择中医,救治了病人,也成就了自己。我是村里走出来的中医,我为自己是中医而骄傲。”王景彦说。


    三重身份:药农+药工+村医

    王景彦是不幸的。“文革”期间大学停办,高中毕业的王景彦无法参加高考,只能返回老家王家尧水村,在村支书的建议下,选择当一名赤脚医生。

    王景彦也是幸运的。当时王家尧水村有很多因为下放留在村里的老中医,这些老中医成为王景彦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也为王景彦奠定了坚实的中医基础。

    “我回乡后,村支书找我介绍村里情况,特别是村卫生室人手紧缺、经费短缺,群众缺医少药的情况。”王景彦回忆说,小时候他亲眼目睹过村民因为感染急性传染病不幸去世的悲剧,尽管家人都劝他去当老师,但他仍然坚持从医。

    经过县、公社两级短期培训后,王景彦便成了村卫生室2名赤脚医生中的一个。

    令王景彦欣慰的是,村里还有很多老中医在家出诊,他们偶尔也会到村卫生室来帮忙,也就成了他的“外援”。王金兰、李元培.王相图、刘相玲、梁茂才……王景彦回忆起这些老中医的名字时仍然如数家珍,当年跟诊学医的场景也历历在目。

    “他们诊治每一个病人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一丝不苟。并且让我复诊他们看过的病人,要求我诊查舌苔脉象并拟出主方,附上加减方药的依据,给他们查看。”王景彦白天跟诊参诊,晚上回家对照医书,思考老师们的诊治思路。三年时间,王景彦成长很快。

    令王景彦印象最深的是1972年的冬天。当时各型流感肆虐,村卫生室西药仅有少得可怜的十几个单品种,远不能满足村民们的治病需要。

    “邻村的梁效林医生,秉承祖传,用小柴胡汤临证加减,村民仅花几毛钱,用3~5服小草药就能药到病除,十里八村赞不绝口。”这让王景彦更加坚定了从事中医的信念。

    “我当时是医生,也是药农,还是药工。”王景彦回忆说,由于农村合作医疗经费的严重不足,药物短缺,各种中药材的供应也不稳定。为此,王家尧水村大队的技术人员在果园内开辟了一块地,种植半夏、红花等数十种短缺中药材,王景彦不仅参与种植,还跟着村里老药工王春荣等人,学习中药饮片的炮制以及丸散膏丹制作。


    信念坚定:我只想从事中医

    1973年,王景彦抓住全国考试入学的机会,考入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入学后,凭借扎实的中医功底,王景彦成为同学们口中的“老中医”,不仅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还帮他们号脉问诊。但临近毕业,王景彦变得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