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9-5•学术与临床4:国医大师李佃贵:承仲景之道,多维化浊毒

    时间:2019-6-5 17:37:21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娄莹莹 刘小发 张金丽 孙润雪  浏览:


    浊毒证概述

    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蓄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跟师李佃贵教授学习期间,李佃贵老师对此有丰富的经验。


    浊毒证临床表现

    ①舌苔:以黄腻、薄黄腻、黄厚腻、根部黄腻等多见,但因浊毒的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别。

    ②脉象:以滑脉为多,可出现弦滑、弦细滑、细滑、滑数等多种脉象。

    ③排泄物、分泌物:可见大便黏腻不爽,臭秽难闻;小便或浅黄或深黄或浓茶样;汗液垢浊有味。

    ④颜面五官:面色粗黄,晦浊。或皮肤油腻,或咽部红肿,或眼胞红肿湿烂、目眵增多,鼻头红肿溃烂、鼻涕多,耳屎多,咳吐黏稠之涎沫。

    根据不同病症、不同脏腑、不同治疗阶段,设有不同的治疗原则。化浊解毒要贯穿始终,化浊解毒途径有:从皮毛而解:邪在卫表,汗而发之;邪轻者,轻而扬之。从二便而解:淡渗利浊,使浊邪从小便而解;泄热通腑,使浊毒从下而走,给邪以出路则不相为害。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升清降浊,毒邪尽散,正气来复,胃平为安。


    浊毒证的治疗

    清·程钟龄将治疗方法归纳为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等八种治疗方法,“八法”之说,虽由程钟龄提出,但“八法”的应用却早已见于张仲景,在仲景思想指导下,灵活应用八法,多维一体化浊解毒,疗效显著。

    伤寒汗法——达表透浊解毒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理论之后,东汉名医张仲景以这一基本原则立论,在《伤寒论》中对汗法具体应用有解肌发汗法、开腠发汗法。汗法兼法有清热发汗法、化饮发汗法、生津发汗法、利湿发汗法、和解发汗法、养阴发汗法、导下发汗法、温阳发汗法、温补清汗法等。在仲景汗法思想基础的启发下,我们提出达表透浊解毒法。浊毒蕴结肌表,肺卫失和,腠理失固,通过汗法将体内浊毒排出体外。选用金银花、连翘、紫苏、柴胡、荆芥、藿香、佩兰、白芷等药物,芳香辟浊,解毒透表,使浊毒之邪从表而解。

    伤寒下法——通腑泄浊解毒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为下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仲景首次将下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下法的适用、禁忌及理法方药做了系统的论述,攻下法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张仲景《伤寒论》中有寒下、温下之分,有大小轻重缓急之别。“下者,推陈致新也”。其实攻下的根本目的在于推陈致新,使机体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下可去壅、凉血、去燥、降逆、泄热、导滞、开郁。在仲景攻下思想的指导下,李佃贵提出狭义通腑泄浊解毒法,旨在使浊毒之邪从大便而走,选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麻子仁丸、桃核承气汤等,给浊毒之邪以出路,邪去正安。

    伤寒利法——渗湿利浊解毒 《伤寒论》在讨论小便异常时,除“小便不利”外,尚有“欲小便不得”“小便难”“小便少”“淋”“便血”“不尿”“小便已阴疼”“苦里急”“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等。小便不利泛指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张仲景《伤寒论》中涉及小便不利的方证约40余个,小便不利的病因病机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肺气郁闭,肃降无权;②热与水结,气化失司;③邪在少阳,枢机不利;④津液受损,化源不足;⑤湿热交蒸,邪无出路;⑥中阳不运.转输失职;⑦肾阳虚衰,气化无力。仲景辨小便不利审因论治,在仲景利法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认为湿浊同源,湿久凝浊,久则浊毒内蕴,以甘淡利湿之品,用茯苓、猪苓、泽泻、冬瓜子、薏苡仁、滑石、白茅根、萹蓄、瞿麦等药,渗湿利浊解毒,使浊毒之邪从下焦排出,从小便而解。

    伤寒清法——清热化浊解毒 《伤寒论》其中清法涉及的条文颇多,治法亦不少,除阳明病作为主要治法之外,在太阳、少阳、少阴、厥阴、差后劳复诸病中,皆有灵活运用。而仲景清法的立法依据是《素问·五常政大论》“治温以清、治热以寒。”和《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针对热邪侵犯的部位,我们总结其治法有清利咽喉法、清宣郁热(清热除烦)法、清肺平喘法、清热泄痞法、辛寒清气法、清泄少阳法、清肠止泻法、清热燥湿法、清热育阴法、清热化痰法、清热利湿(退黄)法等。从卫、气、营、血辨证的角度来看,仲景清法局限于清气分邪热,而在营血证治方面,未能成系统认识。后世的温病学家在仲景清法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了清热的理论,使清热的理法方药更加完善。在仲景清法的基础上,我们领会精髓,采用清热化浊解毒法,主要选用三黄石膏汤加减(生石膏、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等),使浊清毒散,顽邪骤去。

    伤寒吐法——探邪化浊解毒 吐法是通过患者的呕吐使积聚在胃脘、胸膈、咽喉等部位的毒物和痰等物质得以排出。一般采用给病人服用催吐药或者使用刺激让病人呕吐。仲景之用吐法是继承于《内经》,而又有所发展。其所应用吐法之病症,病位均在上焦胸部,正合《内经》“其高者因而越之”之训;论中用吐法意在祛除痰浊等在胸之实邪,也是遵从《内经》“湿气在上,以苦吐之”之言。临证时只要病邪在胸膈之上,无论其为痰涎、宿食、宿饮,还是其他的邪浊,“上实也,皆可吐之”以因势利导。遵循仲景之意,选用酸苦涌泻之药物,如甜瓜蒂、赤小豆等,或采取物理刺激咽喉,常用的有鹅毛探喉、竹筷探喉、手指探喉等,使上焦浊毒之邪从口而出,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