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8-2•学术与临床14:国医大师卢芳三叉神经痛治验

    时间:2018-3-5 11:03:32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孙奇  浏览:


    三叉神经痛是现代医学病名,根据发病部位和发作性疼痛特点,相似于中医学的“面游风”“齿槽风”“厥头痛”等病名。运用中医药治疗之前,必须首先对疾病有明确的诊断。古人云:“巅顶之上,惟风可到。”因此,可以认定本病主要病邪是风邪。

    纵观《灵枢·经脉篇》对十二经循行及对三阳经症候的记载,临床上三叉神经痛以第二、三支多发,与这个循行规律是大致吻合的。也证明三叉神经痛与经络受邪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遵循原则:新病,由外邪引起者,以疏风为主;久病,由痰火血瘀所致者,以清热、涤痰、活血为主。

    通过病例分析,患风火型三叉神经痛的占全部病例的68%,风寒型约占9%左右。血瘀型三叉神经痛为风火型和风寒型的延续,久治不愈形成血瘀。


    风火型三叉神经痛

    临床特点——疼痛畏惧风热刺激,疼痛呈现火烧或电击样,多在明显板击点。可伴有面红目赤,五心烦热,口燥唇裂,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等。此型舌诊特别重要,多有舌边尖色红,舌质干少津,舌苔黄腻等热证舌像,脉象多见弦滑或略数。

    治则:疏风泄热为主,佐以活络止痛。

    处方:川芎30克,生石膏50克,菊花15克,水牛角25克,胆南星10克。

    一支疼痛加蔓荆子50克,二支疼痛加薄荷15克,三支疼痛加黄连15克,一、二、三支联合疼痛加柴胡15克。

    服用本方多在4服至12服获效,若服至12服仍无效者,可把川芎每剂改为75克,再服4服,仍毫无疗效,可考虑按血瘀型治疗。


    典型验案

    吴某,女,50岁,于1969年7月7日初诊。三年前,因精神严重创伤,于当夜左侧上、下颌部突然电击样剧烈疼痛,呈阵发性,每半小时左右发作一次,每次持续30秒钟左右,疼痛发作时含漱凉水自觉舒服。曾怀疑牙病,拔掉左侧四颗上下磨牙,但疼痛无任何缓解,每因洗漱、说话、吃饭均可诱发,因此长期不能冼脸、说话,不能安静饮食。服苯妥英纳无明显疗效。经常应用杜冷丁维持。曾用无水酒精封闭缓解两个月后又疼痛复发,而且发作时间延长,缓解期亦愈益缩短。近一年来,疼痛无缓解,彻底不能入睡,因而来我院诊治。

    刻诊:呈痛苦表情,步入诊室,不能回答问话,口角不时流涎,舌边尖红,舌面前1/3处有一粟粒大溃疡,伴便秘溲赤,口苦心烦。脉象沉滑,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无三叉神经运动及感觉障碍)。

    诊断:风火型齿槽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处方:川芎30克,生石膏50克,水牛角25克,菊花15克,柴胡15克,山栀子15克,胆南星10克,薄荷15克,黄连10克。服上药2服,疼痛豁然消失,唯有麻木感。继续服前方2服后,麻木感也消失。停药观察,9年从未复发。


    风寒型三叉神经痛

    临床特点:三叉神经痛加寒的症状。多在冬秋季节发病,疼痛多由冷风刺激诱发,疼痛发作时畏惧寒冷,疼痛性质多呈掣痛。可伴有面色白光白,手足不温,大便稀溏,小溲清长,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脉象沉迟等:

    治则:温经散寒为主,佐以活络止痛。

    处方:荜茇50克,细辛5克,川芎30克,炙川乌10克,苍耳子15克。若一支疼痛加防风25克;二支疼痛加高良姜15克;三支疼痛加藁本15克;一、二、三支联合疼痛,加白芷50克;恶心、纳呆加半夏15克;身畏风寒加羌活25克。


    典型验案

    高某某,女,48岁,于1975年2月19日初诊。于1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