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止血汤方药组成为人参9~30g,炙黄芪15~30g,炒白术30g,茯神30g,当归12g,生地黄30g,仙鹤草30g,紫珠草3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此方为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之归脾汤加减而成,系贵州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石恩骏治疗临床所有出血证之基础方,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诸科血证,特别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妇科血证及不明原因之出血疾患,随证选用,均有良好效果。其中,不少病例是西医治疗不能控制,建议转手术者,经运用石氏止血汤,最终转危为安。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盖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摄血,而脾统血之主要机理,实乃气之固摄之力;茯神甘平,养心安神;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养肝荣心;生地黄甘苦寒,养阴,生津,止血;仙鹤草苦涩平,收敛止血,养血补虚;紫珠草苦涩凉,无毒,善散瘀止血消炎,乃止血之第一药,于此方中不可或缺者。现代研究表明,本药对毛细血管有良好的收缩作用,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针对小动脉破损,尤有迅速止血效果。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石恩骏认为,感染也常为出血证之重要因素,紫珠草消除炎症,亦是缓解出血之重要原因。惜诸多止血之方,少有选用此药者。诸药合用,能调节全身气血之基本状态,于血证自宜。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较多,然临床以消化性溃疡、糜烂出血性胃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等较为多见。中医认为,胃中积热,热伤胃络,可导致呕血。肝火亢盛,横逆犯胃,胃络损伤,或火热迫血妄行;脾气亏虚,统摄无权,血液外溢,均可引起呕血。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统血无力,血溢肠内,随大便而下,可导致便血。气随血脱,症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细欲绝,则为元阳暴脱。石恩骏认为,该病出血量不大者,可将基础方之剂量适当减小,然紫珠草仍需30g以上。如胃中积热,可配合泻心汤;肝火犯胃,可配合龙胆泻肝汤;脾胃虚寒,当配合黄土汤等。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即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在原方基础上将紫珠草加至60~90g。
验案
方某,女,21岁。反复大量呕血、便血、气紧3天。确诊为门脉性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经输血、止血等抢救后,仍出血不止。血压60/40mmHg。血常规:血红蛋白67.8g/L,红细胞2.6×1012/L,白细胞2.3×109/L。家属及医生皆认为治疗希望极小。刻下:患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气促不平,脉微细欲绝。此元阳暴脱之险候,亟当益气固脱,予石氏止血汤重剂急投。处方:人参30g(另煎兑入),炙黄芪30g,炒白术30g,茯神30g,当归12g,生地黄30g,仙鹤草30g,紫珠草90g。日1剂,急煎频服。2剂后患者精神好转,面色改善,四肢已暖,气促稍平,脉仍细弱,病见转机,知出血稍止。遂将上方减小剂量,加减治疗1个月,出血完全停止。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该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多见于儿童,慢性多发于成人。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瘀斑、瘀点或其他部位出血。急性期多由热毒内伏营血,或胃热炽盛,化火动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溢出常道,而发为紫癜及多种出血之症。迁延日久,脏腑气血亏虚而成慢性,以脾肾阳虚较为多见。石恩骏认为,该病无论急性或是慢性,终与免疫因素有关,因此调节全身气血机能尤为重要,石氏止血汤正切实用。然急性者当重视清热解毒凉血,慢性者需重视温补脾肾。
验案
瞿某,女,39岁。全身反复紫癜6年余,经常出现鼻腔及阴道大出血。血液检查:全血下降,中度贫血,血小板25×109/L。刻下:患者头晕,心悸,气短,四肢乏力,面白形瘦,惧冷纳少,全身皮肤散在紫斑,舌淡苔少,脉细无力。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脾肾阳虚、气血两亏、气不摄血之证,当补肾健脾、补气摄血。方用石氏止血汤加减:人参9g(另煎兑入),炙黄芪30g,炒白术15g,茯神30g,当归12g,生地黄30g,仙鹤草30g,紫珠草30g,鸡血藤25g,淫羊藿10g,补骨脂12g,大枣5枚,甘草6g。连服5剂,上症减轻。复查血常规,明显好转,血小板为96×109/L。药已见效,继进之,半月后上症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已完全正常。为防复发,遂将上方稍事加减,制丸巩固。随访至今,仍未反复。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医学入门》曰:“凡非时血行淋沥不已,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若山崩然,谓之崩中。”发病机理主要为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石氏止血汤对该病有较普遍的适应性,具“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之要,惟中年期重在肝之阴血,可适当增加一些舒肝养肝之药,如白芍、枸杞类。
验案
罗某,女,20岁。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年余,一直月经过频过多,时间延长,经色深红、夹有小血块,面色苍白,全身乏力,汗多,口干烦热,小腹略痛,腰膝疲软,小便微黄,多方治疗未愈。舌淡略胖,苔薄白,脉细无力。此崩漏之证,宜益气固摄,滋肾健脾。方用石氏止血汤加减:党参12g,炙黄芪15g,炒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2g,生地黄30g,仙鹤草30g,紫珠草30g,香附12g,白芍15g,艾叶炭10g,贯众炭10g,黄柏炭10g,蒲黄10g(包煎),甘草6g。3剂后经量减少,余症明显好转。继服5剂,月经干净,余症消失。即停用艾叶炭、贯众炭、黄柏炭、蒲黄。继服2月余,经随访已康复。(何 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