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中医药文化
  • 亦有中药分公母

    时间:2023-7-12 16:54: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邓力  浏览:

    众所周知,动物有雌雄、公母之分,很多人却不知道有的中药也分公母、雌雄。

    丁香,药如其名,具有浓郁的香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丁香的身影,如香囊、香包等。其实丁香有“公母”之分。公丁香与母丁香皆源自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其花蕾为公丁香,果实为母丁香。

    公丁香有温中、降逆、暖肾之效,《本草纲目》载其“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一般处方中所写的“丁香”便是指“公丁香”。

    母丁香,因其内种仁由两片形如鸡舌的子叶抱合而成,故又名“鸡舌香”。母丁香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效。母丁香是常用的香料,更是古代的“口香糖”,《抱朴子》中便记载其“疗口臭”。丁香原产马来群岛及非洲,传说三国时期曹操给诸葛亮送过母丁香,并附信“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可见在当时丁香已经引入国内。

    还有一矿物药——“雄黄”和“雌黄”——也分“雌雄”。这二者皆为硫化物,雄黄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雌黄主要含有三硫化二砷。

    雄黄“生山之阳,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黄也”(《吴普本草》),主要为低温热液、火山热液矿床中的典型矿物,与“雌黄”紧密共生,《本草纲目》记载“雌黄、雄黄同产”。二黄皆能解毒、杀虫、燥湿,雄黄另有祛风痰之效。

    《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雌黄用作“涂改液”“消字灵”的方法,用雌黄涂抹书上的文字不易脱落,且防虫。“雌黄”用于“篡改”,是以成语“信口雌黄”之意便不言而喻了。雄黄,被大众了解最多的应该就是“雄黄驱蛇”,古时端午饮雄黄酒、洒雄黄粉驱虫蛇。二黄皆有毒性,如今已经很难在日常生活见到。(邓力 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