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郭诚杰疏通调补安神治失眠

    时间:2023-7-6 16:33: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陆玉菲 张卫华  浏览:

    失眠是指因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低下,从而造成自体精神和躯体损害的一类病症,实质是一种睡眠障碍,中医属“不寐”范畴。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甚至有可能引发恶性意外事故。目前,临床治疗失眠以口服安眠类药物为主,如苯二氮卓类药物、褪黑素等,但存在复发率高、不根治、药物治疗依赖性高、睡眠质量提高效果差等问题。

    国医大师郭诚杰是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医德高尚,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除擅长治疗乳腺增生病外,对《伤寒论》也研究颇深,常常宗仲景之旨,据证化裁治疗失眠,收效颇佳,体会颇多,笔者将其总结介绍如下。

    病机本于心神失安

    郭诚杰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节,起居失调,殚精竭虑,几乎成为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态,因而积劳日久,耗伤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心失所养,神不守位而失眠。虽其病因不同,失眠表现证型多样,其因或为阴阳气血诸虚,或是火热痰湿瘀血等病邪、病理产物扰动,或属脾胃肝肾等脏腑疾病所为,病性有虚有实或虚实相兼,终将影响心神而致心神失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心为君之官,神明出焉,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心之气血充足则神旺,神明安于本位,统摄脏腑,故生化有序,起卧如常。神动于外则寤,归其所则寐,寐本于阴,阴主夜,夜主卧,心静神安则人自能入眠。《景岳全书》曰:“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可见失眠的病位在心,神不守舍是失眠的核心病机,治神为关键。

    治当疏通调补,正心守神

    “疏通”调神

    郭诚杰认为,失眠病位在心,肝在右,心在左,心藏神,主宰五脏六腑,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肝主疏泄,是人体气机之要,气机障碍,必致气血紊乱,心神被扰,故不能眠。对患者的心理情感疏通是治疗失眠的重要环节,郭诚杰特别重视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的心中之患,究其受困之根源,结合具体的情况给予患者安慰及心理疏导,指导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敞开心扉,解脱思想,坚定信念,顺其自然。医者不断向患者传递正能量,既增强患者信心和对医者的信任,解除患者的疑虑,又疏解其郁,放松身心,情绪明朗。同时可兼用双拇指从印堂推至神庭,再从印堂推至太阳穴1分钟,点按百会、四神聪和阳性反应点各30秒;用右手推拿头部五经,扶颈,并拿揉颈椎3分钟;最后扫散两侧胆经1分钟。最终达到疏通经络,震开头目,气机通畅,脏腑和谐,心宁神安的目的。

    “通调”摄神

    ①治神守气,形神合一郭诚杰谙熟针灸理法,临床上善用针法调神,强调调神重在调和阴阳,针刺以通畅脏腑、经脉,直去有形与无形之实邪,使经脉通畅,气血流畅,脏腑得以营养而和谐,则心安神静。所谓“善针者,善导引也”。郭诚杰将导引理论运用到针灸临床治疗中,以调和阴阳。在施针前,郭诚杰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和配合,后引导患者调整呼吸,潜心凝神,排除杂念,使患者与其相协同,意守穴位,气守丹田。

    ②经验取穴,手法探穴腧穴的定位是针刺操作的重要环节,亦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治疗失眠选用两组穴交替使用,甲组:印堂、神门、三阴交、太溪。乙组:百会穴、心俞穴、肝俞穴、肾俞穴、脾俞穴。郭诚杰认为诊病之处,为身体特定部位的阳性反应点,也是治病之处。施针前,郭诚杰均用左手拇指末梢在刺激部位用触、循、按、压等手法感受穴位,患者有酸痛感是穴,方针之。《灵枢·离合真邪论》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针灸资生经》云:“按其穴之酸痛处即是受病处。”而且郭诚杰发现,未进针时,先行按压,再下针,易于得气,且患者感觉痛苦减轻,更愿意接受。

    ③上导下引,同舟共济郭诚杰对每个腧穴和针刺方法都有讲究,巧妙运用多种手法,通补并进,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0.32mm×40.00mm)规格的不锈钢毫针,先刺印堂穴,使针体于皮肤12°~15°(以针感为度)斜刺从印堂穴上0.5寸向印堂穴刺入,至骨膜中,患者有酸、麻、胀、重感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法。其次用1寸针针刺神门,进针到一定深度(0.3~0.5寸)后同时行针,手法以患者感受得气感为度,行补泻手法同前。再针刺三阴交,在三阴交下5分斜向三阴交穴进针,使其得气,然后将针向上提起“豆样”高度为补。最后针刺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采取阴刺法,分别进针后,双手在两侧针上同时并施捻转和提插,至患者感觉针下有麻感为度。神门、三阴交、太溪三穴均双手操作,同时针刺左右两侧穴位,同一手法,同时进针,同时行针,同时留针,同时起针,同气向合,左右夹攻,相互资补,相互促进。

    针刺百会穴、心俞穴、肝俞穴、肾俞穴、脾俞穴时,令患者俯卧位,自上而下,先左后右30°斜刺,注重寻找针感,探求气至病所。甲乙两组针刺后均留针30分钟,隔15分钟行1次针,退针时注意从上至下,意为病去。针刺隔日1次,10周为1个疗程,2疗程间休息1天。印堂乃人体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三大经络的汇集之地,此三经又分别主宰人体的阳气、血气、阴气,与神门并用起到调和阴阳、畅达气机、安神助眠的功效。神门既是心经之俞穴又是原穴。故针此以开心气而散郁结,疏通心经之经气,改善心主神明、主血脉的功能,调节自律神经,养心安神。三阴交为肝、脾、肾三脏经气之交会,为三经之枢纽,与周身之气血、阴阳、心之关系密切。“脾主中,肾肝主下,中下焦一穴可以尽之。”针刺三阴交穴以同调肝脾肾三脏,益阴潜阳。太溪滋补肾阴,与神门相应,刚柔相配,阴阳相和,顺接交通心肾阴阳之气,故心神安定则眠自安。背为诸阳之会,百会穴居人体最高处,乃三阳五会,属督脉统诸阳,汇聚三经之气血,针之以疏畅气机,引诸气上行,充养脑窍,通调全身,导引并行,交通阴阳、调理功能、镇静安神。两组配合,既避免同一穴位重复多次针刺,又灵活使用输刺法,同时还保证了临床疗效。导引并用,通调脏腑气血经络,阳趋缓入于阴则得寐矣。

    ④独辟蹊径,创立隔姜灸“三毛”郭诚杰认为久视伤血,心主血脉,血伤则心虚,心虚则神不得安。“三毛”位于大脚趾背面爪甲后方有毛处,肝经的起始部位。灸之可养神,神气内敛,君火安宁,心自然安静,心静则五脏六腑亦归于平衡,则安眠。郭诚杰认为灸“三毛”与针药合用,能使单纯灸法或单纯针法、单纯汤方优势互补、疗效叠加,在缓解失眠症状及改善睡眠障碍的同时,切实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故郭诚杰常嘱失眠患者入睡前,行大脚趾背面爪甲后方有毛处,隐白穴上面的区域即“三毛”处隔姜灸。鲜姜切成直径2~3cm、厚0.2~0.3cm姜片,中间以针刺10余个小孔,置于施灸穴处,上面再放自制艾炷(花生米大小样),点燃热感令患者感到不能耐受时换另一壮,如此反复,施灸5壮或7壮或9壮,每次施灸结束后,患者即感困意,具体壮数因病情轻重而定。

    “调补”安神

    临床上诊治失眠,郭诚杰以仲景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柴胡为基础方加减化裁,具体用药:柴胡10~15g,桂枝(去皮)10g,煅牡蛎15g,煅龙骨15g,远志20g,炙甘草20g。学习仲景用方之智,借鉴桂枝汤调和阴阳思想,将桂枝甘草汤温补心阳之剂改为交通阴阳,兼以调畅气机,调补心神。甘草剂量倍于桂枝,意在补益气血,滋养血脉,使阴津充而上奉养神,同时桂枝用量小,即引心阳下交于肾又避免其助阳而化热,使得阳有所附,此为治本之法也。龙骨、牡蛎育阴潜阳,阴阳调和,重镇安神,神归其所。柴胡,气味苦、平,无毒,在经主气,在脏主血,去脏腑内外俱乏,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以上引清气顺其阳道,以下入少阴平阴阳。临床证实,在药理研究中柴胡均表现出良好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故其剂量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一般不超过15g。远志性味苦、辛、温,归心、肾、肺经,有安神,交通心肾之功。诸药结合可泻阳分之有余,补阴分之不足,并调理虚实,标本兼顾,沟通阴阳交会之道,阴阳经气通调,便可安卧入睡。郭诚杰认为素体虚弱,或因病致虚、年老体弱的失眠患者临床多见。虚者,皆为后天不足,后天乏源,因而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两者协同,气血方和,神明自合。心脾功能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运行不畅,心失奉养,神志不宁,则见失眠多梦。郭诚杰强调“补”为治虚之要,益气养血,则正气得扶,心有所养,正复神安。故以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大枣补血行血而养心,气血生化之源得以充盈,用酸枣仁、远志、茯神、夜交藤、浮小麦宁神益智,加柴胡、木香以疏肝理气醒脾兼防气机郁滞化火之变。诸药合用,补其不足,濡养心血,鼓动心阳,气血生化得源,脉中气血可按时循经行走,阴阳之气顺接,心神安宁,睡眠自然安稳。(陆玉菲 陕西中医药大学  张卫华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