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中医药文化
  • 李时珍为何将五灵脂从虫部移入禽部

    时间:2022-9-8 15:32: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小平  浏览:

    五灵脂首载于宋代刘翰、马志编撰的《开宝本草》一书。自书中“五灵脂出北地,寒号虫粪也”一言既出,影响以后几百年,宋代的《嘉祐本草》《图经本草》乃至明代的《本草品汇精要》都将寒号虫及其粪(五灵脂)列入虫鱼部。直到明代,李时珍才发现“曷旦乃候时之鸟也”,曷旦即寒号虫。于是,李时珍把寒号虫及其粪(五灵脂)一并从虫部移出,移入禽部。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周礼》把动物分为毛、羽、介、鳞、赢(相当于现代软体动物)五类。而汉代的《尔雅》将动物分为虫、鱼、鸟、兽、畜五类。直到明代,李时珍在以上两种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动物分为虫、鳞、介、禽、兽、人等六类。李时珍的这种分类方法,体现了动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

    《尔雅·释虫》篇首引东汉许慎《说文》“虫者,裸毛羽鳞介之总称也”,按此定义,五灵脂跟着寒号虫归属于“虫”部无可厚非,只是过于粗略宽泛了些。根据《本草纲目》中对寒号虫的描述:“其状如小鸡,四足有肉翅。夏月毛采五色……至冬毛落如鸟雏。”“其状如小鸡”不若两晋训诂学家郭璞对鼯鼠“状如小狐,似蝙蝠”来得真切。“四足有肉翅”缘于北宋掌禹锡“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远飞”之言。说明李时珍虽未亲眼见到过寒号虫,但是凭借他对有关文献的研究和明朝的科技水平,意识到把寒号虫仍然划在虫部已非时宜。由于《尔雅》有“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的定义,寒号虫尽管飞不远,但毕竟能飞,似归鸟部,然其有四足,归鸟部又不恰当,所以李时珍按照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白虎通》之“禽者何,鸟兽之总名也”的定义,将其划入禽部。禽部是一个宽泛概念,包含鸟和兽,这是李时珍的高明之处。

    但寒号虫划分到禽部似也有不妥之处,因其不能满足“四足而毛,谓之兽”的界定。但站在今天,回望李时珍将五灵脂从虫部移入禽部之举,仍具有极大的进步。为此,我们不可以强求古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待现代动物分类学知识给出更详细的答案,这是现代人的事情。

    1923年,近代科普出版家杜亚泉主编的《动物大辞典》将寒号虫划进狐蝠科,给其重新定名为大蝙蝠。可是,其特征仍未能反映寒号虫的真实面貌,故1959年版的《中药志》通过考证,认为寒号虫是橙足鼯鼠。后来,1979年编写的《中国药用动物志》又把橙足鼯鼠的中文名改为复齿鼯鼠。1999年出版的《中华本草》也以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作为五灵脂正品药材的原动物,算是对五灵脂来源问题的一个较好的交代。

    五灵脂来源的认知过程曲折、漫长,所以,后人切勿小看。清代陆以湉在其著作《冷庐医话·古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五灵脂自虫部入禽部,始于《本草纲目》”。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五灵脂自虫部入禽部,反映出李时珍的伟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小平  湖南省洞口县中医院)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