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翁维良活血化瘀五论及临证十二法

    时间:2022-8-30 16:04: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秋艳  浏览: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翁维良继承并发展了岳美中、赵锡武、郭士魁等中医前辈的临证经验,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创新性地提出“治心必通瘀”,强调活血通脉是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治法;总结出百病多瘀、老年多瘀、久病多瘀、怪病多瘀、心病多瘀的血瘀病因病机理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总结出“活血化瘀十二法”,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重症、疑难病的临床治疗,丰富了血瘀证、活血化瘀理论的内涵。

    血瘀病因病机五论

    ①百病多瘀

    《素问·调经论》即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同时又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翁维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提出“百病多瘀”的学术思想。“百病多瘀”并非凡病皆瘀,而是指许多疾病的某个类型或疾病的某一阶段特别是后期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状态。从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出,气虚、气滞、气逆、血虚、阳虚、阴虚、津亏、寒凝、热结、痰阻、湿郁等均可导致血瘀的发生。

    ②老年多瘀

    翁维良认为衰老和疾病导致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气血衰败,血行无力,留而为瘀。衰老是人体生命发展的必然过程,而伴随人体衰老的出现与发展,人体脏腑功能不断下降和气血阴阳不断衰减,最终“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灵枢·天年》)。在这个过程中,肾气虚损与脾胃虚弱在人体衰老中的地位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特点,翁维良认为老年多虚,因虚致瘀。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气血阴阳亏虚,五志动摇,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而神不足,因此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即是多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易出现情志内伤。针对这一生理及心理特点,翁维良认为老年多郁,气滞血瘀。老年人脏腑经脉、皮肉筋骨皆呈现老化,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或老年退行性疾病,缠绵迁延,影响脏腑功能及气血正常运行,血脉不畅导致各种血瘀证,对此特点,翁维良认为老年多疾,因疾致瘀。

    ③久病多瘀

    疾病日久深入脉络,实邪阻于脉络或“久病必虚”,气血运行无力,“因虚致瘀”所致。翁维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慢性病和久治不愈的疾病常与血瘀有关,临床可见瘀痛、瘀热、瘀青、瘀块,脉涩、结、沉、迟,或伴见出血等血瘀证表现,临床上适当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谈及“久病致瘀”的现代机理,翁维良认为可能由于疾病病程日久、反复发作,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血液黏度增高而导致瘀血内生所致。

    ④怪病多瘀

    所谓“怪病”是指少见病、无规律可循、现代医学手段尚无法明确诊断且缺乏有效治疗措施的疑难杂症。对于各种怪病常规方法治疗无效时,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翁维良在其著作《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中指出:“血瘀是疑难病的根源,疑难病的本质就是血瘀证。临床可以观察到,疑难病无论属于何种类型和处于哪一阶段都存在程度不等的血瘀证候,血瘀证是疑难病临床最常见的病证。”

    ⑤心病多瘀

    心主血脉,气虚、阳虚、血虚、气滞、血寒、血热或痰阻等因素对心血管系统过度作用,均可造成心脉瘀阻,心脉瘀阻则脉道不通。心藏神,脉舍神,“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心脉瘀阻,脉道不通,则心神失养,心神失养则神无所主,心神不安,胆怯易惊。另一方面,心脉的病痛易使患者忧思抑郁或焦虑不安,从而进一步加重气滞血瘀,诱发胸闷心痛,故心病患者多见心悸、失眠、善太息、烦躁、焦虑等心神不安的症状,因郁致瘀。

    活血化瘀十二法

    翁维良主张“以通为补”,临床坚持辨证论治、病症结合诊疗心血管疾病。应用中医药治疗心脏介入术后再狭窄、心肌梗死反复发作、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疑难重症方面取得显著疗效,为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开创了新思路。总结出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活血化瘀十二法”,如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温阳活血为法,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以益气活血利水为法,重症心绞痛以理气活血为法,为各类心血管疾病从血瘀论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促进了中医气血理论的创新发展。

    ①益气活血法

    翁维良十分重视气血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临床辨证论治时经常撷取王清任治病以气血为主的经验,治病重在辨明气血、调理气血,擅于使用补气活血法,重用人参、刺五加、黄芪、党参、太子参等药物联合活血化瘀药,益气法常常贯穿治疗始终。自拟益气活血组方包括冠心4号方(生黄芪、丹参、川芎、三七粉、红花、赤芍)、冠心5号方(延胡索、三七粉、生黄芪、丹参、川芎、红花、赤芍)。

    ②理气活血法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理气活血法充分体现了气血相关的生理病理关系,理气药与活血药相配伍,即是对气血关系的充分利用,故欲活血必兼理气,气通则血活。翁维良治疗血瘀证应用活血化瘀药必兼理气药,常选用川芎、延胡索、郁金、三棱、莪术、香附等具备理气与活血双重作用的药物,达到气与血关系的完整统一。自拟理气活血组方冠心3号方(丹参、川芎、郁金、红花、赤芍)等。

    ③清热活血法

    翁维良认为热邪可加重瘀血的发生发展,反之瘀血凝滞,久而亦可化热,二者互为因果,因热致瘀,因瘀致热。在病机方面,强调血瘀与热郁并存;在病因方面,血瘀与浊毒互渗;治疗方面,活血与清热开郁、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利头目、清热泻火等清热之法相结合。临床常用的清热药物为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栀子、菊花等,自拟清热活血组方三黄活血汤(黄连、黄芩、黄柏、丹参、川芎、郁金、红花、赤芍)等。

    ④祛痰活血法

    痰和瘀均为阴邪,同源共生,相互影响,二者常常相兼为患。翁维良认为,五脏功能失调,均可导致痰、瘀内生,痰生易致瘀,瘀生亦可致痰,最终出现痰瘀同病之证候。临床常用的祛痰药物为陈皮、白术、桔梗、瓜蒌、半夏等,自拟祛痰活血组方健脾祛痰活血汤(陈皮、白术、茯苓、丹参、川芎、生黄芪等)等。

    ⑤温阳活血法

    心气、心阳是心脏及血液正常工作的原动力,一旦心之阳气受损,则易产生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会进一步损伤阳气。翁维良认为,温阳活血法能够温补阳气,治疗本虚之证,从根本治疗致病因素,而阳气虚所导致的血瘀则可用活血法改善。临床常用的温阳药物为红参、高良姜、干姜、荜茇、肉桂等,自拟温阳活血方(高良姜、桂枝、赤芍、郁金、太子参等)。

    ⑥利水活血法

    津液和血液皆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成,其中津液亦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津血运行不畅、停积凝滞或离经之血停积体内均可导致瘀血,故在病理上,水瘀常相互影响。翁维良在临床诊治中常相互参考,水瘀共同论治,在治疗慢性心衰、心脏瓣膜病等疾病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常用的利水药物为茯苓、薏苡仁、玉米须、车前草、葶苈子、大腹皮等。

    ⑦祛风活血法

    风药不仅可以疏散外风、平息肝风、开郁畅气,还具有辛温通阳、燥湿化痰、通络止痛、升阳开窍、活血化瘀、通脉消瘀等作用。翁维良认为,在血瘀证的临床治疗中,风药可直接发挥疏通血脉、消散瘀滞的作用,或与活血化瘀药配合,协助消除致瘀的多种因素,间接促进血流畅达,发挥活血化瘀作用。临床常用的祛风药物为天麻、钩藤、葛根、羌活、独活、防风等。

    ⑧凉血活血法

    凉血活血法是将具有清热凉血和活血化瘀两类功效或双重作用的药物组合成方以清营凉血,治疗血热和血瘀互为因果所致的“瘀热相搏证”的一种治疗方法。翁维良认为,瘀热互结证中的瘀、热相互为患,阻滞搏结,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临床需注意凉血与活血并重,常用的凉血药物为牡丹皮、白薇、银柴胡、青蒿、白茅根等。

    ⑨软坚活血法

    翁维良应用软坚活血法针对顽固性的瘀血,多为久病之瘀血,治疗心血管系统以及其他系统中的顽固性疾病与疑难病均取得较好的效果。软坚活血与单纯活血有别,临床多用破血药物。对于血瘀证较明显,心脉痹阻严重的患者,需加强活血化瘀的力量,常在使用三棱、莪术等药物的基础上,配伍鳖甲、夏枯草之类,软坚散结,破血逐瘀。

    ⑩通下活血法

    广义通下法包括寒下法、温下法、润下法、补下法四法,均可与活血化瘀法相伍并用。对于老年患者,翁维良多以润下法与活血化瘀并用,该法广泛运用于治疗内伤外感诸病。针对老年患者兼有便秘者,常加用火麻仁、柏子仁、决明子、生地黄、当归等药物。

    养阴活血法

    阴津为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津液充沛,血液才能正常运行,反之津液不足则无以载血,血行涩滞而易形成血瘀。翁维良认为,老年人由于内脏功能减退,阴阳气血失调,津液不足,血液运行不畅。因此,针对老年人群或阴虚患者的治疗常加用沙参、黄精、玄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生地黄等药物。

    补血活血法

    血虚与血瘀关系密切,血虚脉道干涩,血行不畅,或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阻滞,脉道不畅,脏腑失于濡养,也会导致或加重血瘀。翁维良认为,瘀血不去,新血难生,故治疗时要补血与活血兼顾,补血而不滋腻,活血而不伤正。临床常用的补血药物为丹参、当归、白芍、熟地黄、阿胶、大枣等。(李秋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