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中医药文化
  • 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民俗文化

    时间:2022-7-25 8:58: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袁康  浏览: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民间,与其所处的特定自然和历史环境息息相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反映民众的思想生活和精神向往。

    民间食俗版《二十四节气图》展示:立春春卷,雨水元宵,惊蛰冰糖雪梨,春分春笋,清明青团,谷雨新茶。立夏鸡蛋,小满苦菜,芒种酸梅汤,夏至凉面,小暑糯米藕,大暑烧仙草。立秋红烧肉,处暑鸭肉,白露米酒,秋分秋菜,寒露花糕,霜降螃蟹。立冬羊肉汤,小雪糍粑,大雪红烧鱼,冬至饺子,小寒腊八粥,大寒八宝饭。这些食俗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立春,我国北方吃“春饼”,南方吃“春卷”,是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清明节习俗较多,清明踏青、祭扫坟墓等都是融合了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到了夏至,老北京有句俗语“冬至饺子夏至面”,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夏至吃面的习俗。夏天吃凉面降火开胃,吃热面祛暑化湿。《食物本草》曰:“(小麦)面,味甘温,补虚养气,实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夏至吃面是传统习俗,又体现健脾养胃、祛暑化湿的中医养生思想。

    从春分开始,到大寒结束,四时八节更替,二十四节气循环往复,年年如是。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意味着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民俗文化越来越深入人心。(本文作者袁康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2)班学生)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