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名医名方 消疹汤

    时间:2021-11-18 11:03: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浏览:

    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国医名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60年,临证擅治儿科内科杂症,出版著作《孙谨臣儿科集验录》《医学存心录》,发表论文160余篇。

    组成:地肤子15g,白鲜皮15g,刺蒺藜15g,蝉蜕10g,苦参20g,地榆15g,野菊花10g,生薏苡仁20g,车前草10g。

    用法:上药加水1000ml,煎成500ml,放至稍温,清洗患处,并可作湿敷。1日2次,每次15~20分钟,5天为1疗程。如皮损范围较大,肢体皆有,可加大药物剂量和水用量,洗浴全身。

    功效:疏风利湿,清热解毒。

    主治:湿疹(奶癣)。

    方解:方中地肤子、白鲜皮、刺蒺藜、蝉蜕祛风止痒;苦参、地榆、野菊花清热解毒;生薏苡仁、车前草利湿泄热。

    婴儿湿疹,中医名“奶癣”,多发生于婴儿出生后1~6个月,疹从两颊开始,逐渐蔓延至额部、顶部,初起为细碎红疹,夹有丘疹、水疱,后融合成片,糜烂、瘙痒,渗出黄水,干燥后结成黄色痂皮。中医认为本病源于内有胎热,外受风湿,内外合而为患,《外科正宗》谓:“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爆,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搔痒不绝。”《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认为此病乃胎中血热,治当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孙浩治疗本病先外治其疹,俟疹消退后,内调其体,改善患儿体质,以免复发。孙浩强调,患儿如母乳喂养,母亲须忌食辛辣、鱼虾、海鲜等发物,以去除过敏之源。

    典型病案:阚某,男,6个月。出生后3月,头面部出现细密红疹,红疹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经多方治疗均效不显著。诊见:头部前额处疱疹破溃,糜烂,融合成片,渗出黄水,两颊见成簇红色细碎丘疹,瘙痒。哭闹不宁,五心作热。处以本方5剂,每日1剂,加水1000ml,每次煎成500ml,清洗患处,后诸症减轻,皮损逐渐恢复正常。(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时乐高军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