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20-5•学术与临床1:国医大师梅国强活用麻杏甘石汤治疗咳喘

    时间:2020-6-9 15:13:46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唐丽佳  浏览:

    国医大师梅国强主攻《伤寒论》,旁及各家学说。以六经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三焦、脏腑辨证,而活用经方,治疗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确有疗效。

    《伤寒论》第63条条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条文有“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以上均言表病传里,邪热壅肺之喘证,其症应有发热或高热。初起可兼微恶风寒,继则发热不退。肺为热邪壅滞,宣发与肃降功能受阻,故以喘为主证,或可兼咳。又因肺合皮毛,热邪内盛,蒸腾津液,故汗出甚多,而热不为汗衰。此即本方治疗外感病肺热咳喘之大要。若将本方移作杂病咳喘之用,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善于识别何为杂病之肺热。梅国强认为:杂病肺热,多不发热,例如咳吐白或黄稠痰,或白稀痰而咯出艰难,咳引胸痛、胸闷、气短,或口渴,或烦躁,或便结尿黄,或脉数等。但见1~3项,则当考虑其肺热,更须验之于舌。因杂病肺热咳喘者,其有黄苔者,人所共知。有白薄苔而干燥者,乃肺热之征象,如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所言:“舌苔白而薄者,外感风寒也,当疏散之;若白干薄者,肺津伤也。”此处肺津伤乃肺热之互词。该篇又云:“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此为痰热阻肺之舌象,而杂病肺热咳喘,多为兼痰。总之,杂病肺热咳喘,辨之于症固然重要,而验之于舌更为重要。其二要善于化裁经方,因杂病咳喘多不发热,亦无热蒸之汗,故需清化肺热,而不宜用石膏之寒凉,而以黄芩、鱼腥草之类清化肺热,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义,对老年体弱者,或小儿特别重要。原方中之炙甘草,为佐使之品,可用亦可不用。

    小儿肺热咳 孙某,男,2岁半。2019年6月18日初诊。咳嗽4天,患儿于5月28日患“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发热9天,不伴咳嗽,经抗生素治疗后退热1周。现咳嗽4天,既不发热,也不咽痛,咳有痰声,大便2日一行,脉缓,小儿指纹达风关,色淡紫,苔白厚质红。梅国强分析:此例两岁小儿,肺脏最娇,前患咽痛已愈,当前咳嗽,或为前次之余热未清,或为肺有郁热兼痰所致,不得以外感病视之。据咳有痰声,便秘,舌象分析,乃肺有痰热所致,治宜清热宣肺化痰,梅国强拟化裁麻杏甘石汤:麻黄4g,杏仁4g,浙贝6g,桔梗4g,百部4g,前胡4g,紫菀4g,冬花4g,鱼腥草6g,金银花6g,蒲公英6g,地丁6g。7服后小儿咳嗽消失,足见前述理论之正确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丁某,女,60岁。2017年5月16日初诊。咳喘多年,就诊时复发约10日,患者于2014年经某医院诊治明确诊断为: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来诊时咳嗽白痰量多,时时咳吐,随身携带小塑料袋盛痰(仅候诊期间咳痰小半袋,量约为200ml),胸闷气喘不能平卧,盗汗,夜尿3~5次,大便日行2次,成形软便,体胖,脉缓,苔黄厚腻,质绛。此例咳嗽痰多,胸闷不能平卧,结合舌象分析,治宜清热宣肺化痰,拟化裁麻杏甘石汤:麻黄10g,杏仁10g,射干10g,马勃10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10g,浙贝母20g,白英20g,败酱草30g,半枝莲30g,蛇舌草30g,蒲公英30g。7服。水煎服

    5月23日二诊:咳嗽减轻,咳引胸痛消失,胸闷气喘,夜间可平卧休息。嗽白或黄痰,喉中痰鸣,咽痒,脉缓,苔白厚质绛。病虽明显减轻,但咳喘其来也渐,痰热阻塞肺络其根也深,非短期可愈,需坚持调治。故于前方加细辛5g,紫花地丁30g,天葵子15g,地龙20g,14剂。从痰热来看,似无加细辛之理由,但非辛润通达难以直抵肺络,故非因兼寒而加。至同年9月12日,天气尚热,更兼劳累,旧病再发,除前述症状外,胸闷胸痛气喘加重,痰中带血,此为痰热损伤肺络之象外露,因而不可固守前方,而改用化裁麻杏甘石汤合小陷胸汤与之。处方:麻黄10g,杏仁10g,半夏10g,全瓜蒌10g,黄连10g,枳实20g,浙贝20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10g,白英20g,败酱草20g,蒲公英30g,地丁30g,白蚤休10g。以此方为主,略事加减,连服药将近2月,咳嗽咳痰基本消失,无胸闷喘气,复常劳作而有所节制。续将上方制成水泛丸坚持服用至今(2020年4月),尚属平稳。(唐丽佳 湖北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