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20-4•医案5:朱文元治疗消渴验案四则

    时间:2020-5-15 18:15:11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朱萌 朱传龙  浏览:

    朱文元先后就读于原山东医学院中医系、原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主任医师,是峄城区十大名中医、峄城区十佳医生、枣庄市十大名中医、枣庄市十大名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善于诊治肝胆病、糖尿病等疾病。从事中医近50年,对中医消渴病的诊治亦是造诣精深,有独到之处。现将朱文元主任医师治疗消渴病案例4则,作简要整理,供同仁参考。


    肺胃燥热,阴津亏损案

    王某,男,43岁。初诊时间2017年10月12日。主诉为烦渴、多饮、多尿3月余。初诊时可见口渴欲饮,饮不解渴,多食易饥,小便频,尿量多,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查尿糖(+++),空腹血糖16.1mmol/L。

    诊断:(肺胃燥热,阴津亏损型)消渴病。

    治则:清泄肺胃,生津润燥。

    药用自拟消渴1号方加减: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2g,黄连10g,黄芩10g,天花粉15g,地骨皮12g,生地18g,麦冬12g,泽泻19g,葛根12g,石斛10g,玉竹10g, 山萸肉12 g,僵蚕6g。取6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7年10月18日二诊:诸症减轻,饮水量明显减少,饮食基本恢复正常。查尿糖(+)。效不更方,原方继服20剂,

    2017年11月7日三诊:诸症消失。查尿糖(-),空腹血糖7.6mmol/L。原方去黄连、黄芩、泽泻,再进10剂,以巩固疗效。

    按:消渴初起,多以口渴欲饮,多食善饥为主症,证属上、中二消合病。主要病机为肺燥胃热,损伤阴津,以胃火炽盛为关键。胃火偏盛,消灼水谷而成中消。肺燥内热,灼伤肺阴,而见上消。对其治疗宜清肺泄胃先治其标,尤其要清泻胃火,釜底抽薪以治其本。故投以本方,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理肺调胃。上中二焦火旺者,芩、连为必用之品,然需中病即止,以防苦寒伤胃。


    脾胃虚弱,气阴亏虚案

    徐某,男,64岁,初诊时间2018年6月5日。主诉:糖尿病3年。初诊时可见口渴欲饮,小便频多,胃纳欠佳,体倦神疲,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边有齿印,苔薄,脉细缓。尿糖(+++),空腹血糖15.6mmol/L。

    诊断:(脾胃虚弱,气阴亏损型)消渴病。

    治则:健脾益气,生津和胃。

    药用自拟消渴2号方加减:太子参15g,山药18g,花粉12g,白术12g,薏苡仁24g,炒扁豆24g,僵蚕6g,麦冬10g,地骨皮12g,石斛12g,郁金12 g,陈皮9 g。取6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8年6月12日二诊:服药6剂后,诸症见轻,效不更方,上方继取12剂。

    2018年6月25日三诊:体倦神疲明显好转。大便渐实,尿糖(-),空腹血糖7.4mmol/L。原方继服,再进12剂,诸证消失,空腹血糖5.9mmol/L。

    按:消渴病发病与肺、胃、肾、脾关系最为密切,其中脾虚亦为重要因素。脾主运化,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脾气不能散精上输于肺,肺津难以正常输布,致口渴多饮;脾虚,运化无力,故见胃纳欠佳;脾虚失摄,水谷精微下流膀胱,则小便频多而甘。水谷不能化生气血,四肢皆不得禀水谷之气,则形体日渐消瘦。在临床实践中,神疲乏力,气短多汗,大便溏薄等脾虚之象亦为消渴之常见症状。因而健脾益气乃是消渴必不可少治法之一。本法主要适用于消渴中期之阴伤及气或气阴两虚者。益气健脾选方以参苓白术散为宜。因其药物性味平和,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既能益气健脾,又能保肺生津。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案

    杨某,男,71岁。初诊时间2017年3月16日。主诉为消渴病4年。初诊:口渴欲饮,小便量多而混浊,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视物模糊,舌红苔少,脉细数。尿糖(++),空腹血糖12.6mmol/L。

    诊断:(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型)消渴病。

    治则:养肺益肾,滋水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