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9-11•学术与临床3:从“肾虚肝郁”论治阿尔茨海默病

    时间:2019-12-19 18:05:21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李玲 呼兴华 刘厚利  浏览: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身体衰老的同时,要面对退休、养老、丧偶等诸多问题,多伴有情志失调,继之出现健忘、失眠、少言、孤僻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检出及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在老年前期及老年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俗称“老年性痴呆”。本病属于中医学“痴呆”“健忘”“呆病”范畴,究其病机虚实夹杂,总归与患者年老体衰、脏腑虚损,导致精髓虚空、脑窍失养相关。笔者结合文献复习与临床体会,针对肝郁肾虚为主辨证论治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探讨。


    肾虚与阿尔茨海默病

    肾与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肾藏精主生髓。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肾藏精主髓”,肾中之精气具有化生脑髓的生理功能,脑髓是记性的物质基础,肾与脑髓和记忆关系密切。《素问·逆调论》曰“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肾精亏虚可导致髓海不足,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基础。

    综观历代文献,凡“痴呆”“健忘”“呆病”诸证均归因于肾气亏虚,脑髓失充,神不得充,继而出现神明不清,进而出现记忆减退,表情呆滞,失认失算,词不达意,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懈惰思卧等。正如清代汪昂《医方集解》所云:“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

    近20年来,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现代实验研究也多支持单味补肾药、补肾方的治疗作用,证实从肾论治老年性痴呆,能显著改善记忆、明显促进记忆再现等。可见,肾虚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共性”特征。


    肝郁与阿尔茨海默病

    肝与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肝主疏泄”与脑的相关性,或者肝(胆)与其他脏腑的依存与协同作用。清代钱松《辨证奇闻》曾提出“脑气不足治在肝”说,依据经络循行,目通于肝,属于脑,脑气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耗伤肝阴,髓海不填,清窍失于濡养,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等症状。

    肝郁既是常见体质类型又是常见证型。就体质而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主要体现在心理与躯体的相关性,平素情绪不稳定,忧郁多虑,敏感多疑,性格内向,对环境的适应性降低,提示了阿尔茨海默病与肝郁体质(气郁质)有一定的相关性。

    就肝郁证候而言,多围绕“肝主疏泄”与情志活动的关系展开论述。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表现不一,进一步辨证包括气郁痰阻、气郁化火、气郁血瘀等证型。对此,现代中医证候学研究发现,不同方法诱导的各种肝郁证模型大鼠均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轴/性腺)的异常。另有观察发现,肝郁证患者存在对身体症状过分关注、社会适应力下降、抑郁紧张、孤独、淡漠、错觉幻觉、认知功能改变等。正如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呆病》所载:“呆病抑郁不舒,愤怒而成者有之,羞恚而成者有之。”可见,肝郁相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机而言,可属于“个性”特征。


    肾虚肝郁与阿尔茨海默病

    肝肾与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肝藏血而肾藏精,气血化生精髓,充养髓海。此即明代吴昆在《黄帝内经素问吴注》所注:“髓生肝,即肾生肝,水生木也”。

    近代大部分学者认为,痴呆多因虚致实,虚责之肝肾精血不足,致髓海不充、脑虚神衰;实责之气滞、痰阻、血瘀。《灵枢·本神》又云:“肾藏精,精舍志。”肾精生髓养脑,维持人的识记能力。《灵枢·本神》记载:“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上》记载:“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故而肾精亏虚,情志抑郁容易造成或加重气机郁滞不舒,脑失所养,则病痴呆健忘。正如清代陈士铎《辨证录·健忘门》言:“人有气郁不舒,忽忽如有所失,目前之事竟不记忆,夫肝气最急,郁则不能急矣,于是肾气来滋,至肝则止;心气来降,至肝则回,以致心肾两相间隔,致有遗忘也。”治疗上多注重补肾养血行滞开郁,依据舌脉,另配伍活血、化痰、理气诸法。

    阿尔茨海默病属于进行性痴呆,早期特征性临床表现是记忆丧失,分析判断能力衰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等。依据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阶段而言,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可属于“抑症”“健忘”,后期应属于“呆病”。正如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病谟》所云:“痴呆证,凡平素无痰,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致痴呆,言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证则千奇百怪,无所不至。”

    若患者肝郁体质,平素喜怒不能自持,年老后凡事力不从心、情志抑郁而致肝疏泄失常,肾阴不能滋化补充肝血,精血互化暂缓,肝(胆)气通利气机紊乱,心肾交通不能,诸脏渐失协调,神志活动不能维持同前。

    若健忘病久,肝(胆)气不能辅助脾胃升降,日久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上布,湿痰停聚,上蒙清窍,神明失养;抑或肝气郁滞,久则化热,津液耗伤,因郁成虚,脑窍失养,发为痴呆。另或者五脏虚损在前,已产生风、火、痰、瘀、浊等病理产物,肝气郁滞,精血日少,肾精亏耗,终致脑窍受蒙,神志浊蔽,善忘痴呆。此类情况多见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发病,以肾精亏虚为本,肝气郁滞为标,即“肾虚肝郁”,治法需调肝气之滞为先,包括采用心理疏导疗法,化解情绪障碍,缓解抑郁、焦虑等症状,药物治疗在疏肝解郁、补肾填精的同时,兼顾健脾和胃、交通心肾、活血化瘀、祛痰化浊、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