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中医药文化
  • 古代中医与人文的互融共兴

    时间:2019-8-12 18:15:11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李金钢  浏览: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现象颇为引人注目,这就是:中医与人文紧密融合、共同繁兴;医学家与文学家彼此倾慕、结为挚友。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个群体中,有的人既是提笔便能写出锦绣文章的文坛大家,也是出手即可治病救人的中医大夫。

        孙思邈与卢照邻生死之谊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人称“药王”。卢照邻,诗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年轻时得过麻风病,久治未见效果。后来他找到孙思邈治疗,孙思邈一边给他治病,一边开导他。结果,卢照邻的病状有所改观,心情也豁然转好,创作出代表作《长安古意》。卢照邻被孙思邈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所折服,拜孙思邈为师学医。孙思邈爱慕卢照邻的才华,便收他为徒。卢照邻自公元673年第一次见到孙思邈起,再未离开过孙思邈,跟随了9年。孙思邈去世后不久,卢照邻也投水自尽。史上有一说:卢照邻从精神与肉体上追随师傅而去了。

        李东垣与元好问互为知己

        李东垣是我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元好问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且兼通医学,所著短篇小说《续夷坚志》有《背疽方二》《华佗贴》等关于医学的记载。

        有一次元好问头部生疮,疼痛难忍,李东垣用艾灸、汤药为元好问治愈。元好问邀李东垣和家人一同去山东躲避战乱,一住就是12年。一年秋天,元好问从济南回来,“伤冷太过,气绝欲死”,李东垣药到病除,元好问非常感激李东垣的救命之恩。李东垣著述《伤寒会要》,请元好问作序。

        徐灵胎与袁枚一见如故

        徐灵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名医。袁枚,清代著名文学家。

        某年,袁枚患病,慕名找到徐灵胎诊治。徐灵胎对袁枚也早有耳闻,便打开大门亲自迎接,杀鸡备酒,好吃好喝款待袁枚,赠送丹药。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终身好友。徐灵胎去世后,袁枚还专程到徐灵胎的家乡凭吊、走访,并写下了《徐灵胎先生传》,介绍徐灵胎的生平家世、才德风度和医学成就。

        傅青主与顾炎武情深意笃

        傅青主,明清之际思想家、著名医学家、“清初六大师”之一。顾炎武,清朝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经学家。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傅青主和顾炎武意趣相合,志向相投,一见如故。他们相互切磋学问、砥砺志节,成为挚友。顾炎武家居江苏,傅青主流寓山西。友谊让遥远变成咫尺,顾炎武曾不辞辛劳,三次跋山涉水前去拜访傅青主。顾炎武对傅青主评价甚高,言之:“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喻嘉言与钱谦益千秋良友

        喻嘉言,清初名医,冠绝一时,与张路玉、吴谦号称“清初三大名医”。钱谦益。清初散文家、诗坛盟主之一,东林党首领。

        喻嘉言曾略施妙招,为钱谦益治好了因惊吓导致的疾患。钱谦益对喻嘉言非常信服,称之为“医圣”。钱谦益曾赠给喻嘉言一首诗:“公车不就幅巾征,有道通儒梵行僧。习观湛如盈室水,炼身枯比一枝藤。尝来草别君臣药,拈出花传佛祖灯。莫谓石城难遁迹,千秋高获是良朋”。1644年,应钱谦益先生之邀,喻嘉言在常熟县虞山下定居,并开医所为当地百姓治病。喻嘉言去世后,钱谦益将其当作神仙供奉起来。

        作为医者,孙思邈、李东桓、徐灵胎、傅青主、喻嘉言尊道崇儒重文,有着良好的国学功底和人文素养,所以他们与文人墨客成为朋友。

        中医与人文相得益彰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也对中医药学颇有研究且著书立说,如杜甫、苏轼、范仲淹、陆游、曹雪芹、蒲松龄、刘鹗……皆有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