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9-7•学术与临床1:叶海治疗痹证八法

    时间:2019-8-9 18:00:49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周丹庆 郑玉文  浏览:

    叶海,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第二批全国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叶海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对于伤科痹证深有研究。叶海认为痹证多风、寒、湿、热、瘀、痰痹阻于经络,流注于骨节,或因气虚、血虚,气血运行失畅,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笔者有幸跟诊,现将叶海治疗痹证八法进行系统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法

    症状:病变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动则痛剧,畏风畏寒,或伴有头痛、身痛等,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紧。

    风邪偏胜

    防风汤:防风10克,羌活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秦艽10克,白芍10克,黄芪2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

    川羌活汤:川羌活10克,秦艽10克,海风藤10克,木瓜10克,五加皮10克,川续断15克,防风10克,细辛3克。

    独活寄生汤:独活10克,防风10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川芎10克,怀牛膝10克,杜仲15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细辛3克,肉桂2克(冲服),甘草5克。

    辨证加减:痛重者加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湿邪偏重者加生米仁、汉防己、川萆薢、豨签草等。

    寒邪偏胜

    乌头汤:麻黄9克,炒白芍9克,黄芪12克,甘草9克,制川乌9克(㕮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

    辨证加减:痛重者可再加制草乌、干姜;肿著者加薏苡仁或防己;病久体虚者加党参;针对下肢坐骨神经痛可加怀牛膝、威灵仙、桂枝、桑寄生等。


    疏理气机通络止痛法

    症状:病变关节酸胀疼痛,或窜痛,疼痛呈时轻时重,或部位移动,或伴有胸胁脘腹等部位闷胀,食少纳呆,常随嗳气、矢气而减轻,疼痛多因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或伴有腰背酸痛,或伴有失眠等,舌淡苔白,脉弦紧。

    自拟方:柴胡1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炒白芍15克,怀牛膝15克,元胡10克,制川乌9克(先煎),陈皮5克,炒谷芽20克,炒甘草5克。

    辨证加减:如大便较稀,去炒白芍,加炒白术15克;如有肾虚者,加杜仲、仙茅、肉苁蓉等;如有湿肿者加薏苡仁或防己;如有寐差者,可加酸枣仁、夜交藤。

    分析:气机痹阻证型的患者,病情相对比较稳定,也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证型,治疗原则可以细化为疏肝健脾、通络止痛;疏肝益肾、通络蠲痹;疏肝健脾、益肾温经;疏理气机、通络止痛;益肾健脾、通络止痛;疏肝理脾、通络止痛;调理气机、健脾通络;疏肝健脾、利湿通络等,具体用药可结合实际症状酌情加减。


    活血行瘀化痰通络法

    症状:患病肢体肌肉疼痛,关节常为刺痛,痛处不移,甚者可见患病关节变形、僵硬,肌肤色紫黯、肿胀,按之稍硬,可见有痰核硬结或瘀斑,肢体顽麻,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伴有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象弦涩细。

    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桃仁10克,红花6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没药6克,五灵脂6克,地龙10克,香附10克,秦艽10克,羌活10g牛膝10g半夏9克,橘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

    辨证加减:若痰留关节、皮下结节,可考虑加制胆南星、白芥子以豁痰利气;如痰瘀不散、疼痛明显,可予以加元胡索、制川乌或蜈蚣、土鳖虫以加强散结化瘀止痛;如痰瘀痹阻兼见正气受损症,而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则可加黄芪、党参;如肢凉畏风者则可加桂枝、附子、细辛、乌药、防风等以温经通络宣痹;若痰瘀久病不已,见痰瘀化热, 可考虑加金银花、连翘、黄芩、黄柏、丹皮等以清热解毒凉血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