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临床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与临床
  • 2019-6•医案2:张正元运用经方治疗痞证经验

    时间:2019-7-5 17:34:52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作者:晏根贵  浏览:

    张正元是湖南省名老中医,从医40余载,医术精湛,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临床各科疾病均有研究,擅治脾胃系疾病,尤其娴熟于运用经方辨治痞证,效如桴鼓,他主导研制的“胃愈胶囊”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及各类型结肠炎疗效甚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耳濡目染,获益良多,现将张正元治疗痞证的经验整理如下。


    何为痞满

    痞证是指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病名最初见于《黄帝内经》,有多种不同的描述,如否、痞、痞满、痞塞等。而《伤寒论》中对痞证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证候特征以及证治方药做了详细的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辨治痞证奠定了基础。


    经方辨治痞满

    张仲景对于痞满的辨治如下。

    一者因脾胃虚弱,经误下之后,邪热内陷所致,治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处方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第149条云:“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半夏泻心汤主之。”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为君药;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邪热消痞,故为臣药;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二者因伤寒汗后,胃阳虚弱,而水饮内停所致者,治以和胃消痞,散结除水,处方生姜泻心汤。第157条载:“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方中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医宗金鉴》云:“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

    三者因多次误下,致脾胃虚损,而胃虚气逆而致者,治以益气和胃,消痞止呕,处方甘草泻心汤。第166条载:“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用量而成。重用炙甘草为君,以期调理下利不止与客气上逆,且甘草善补中焦之虚,既能缓急止痛,又能缓其病势,余药仍和胃消痞。

    以上三者皆因中焦脾胃功能受损,斡旋失司,枢机不利,升降紊乱,致使寒热错杂于中焦,气机痞塞,从而出现心下痞证。黄元御《四圣心源》云:“泻属脾,宜升胃;吐属胃,宜醒脾。”故法当治中以培升降之用,使中气调和,脾胃健运,中焦斡旋功能恢复,五脏六腑方能各司其能,清升浊降,井然有序。

    四者因无形之热邪壅塞于心下所致,治以泻热除痞,处方大黄黄连泻心汤。第154条载:“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方中大黄、黄连苦寒,以导泻心下之虚热。但以麻沸汤渍服者,取其气薄而泄虚热。

    五者因胃虚痰阻气逆而作痞,治以和胃降逆,下气消痞,处方旋覆代赭汤。第161条载: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方中旋覆花有降气止噫,祛痰之功,代赭石甘寒质重,功善镇气逆,开胸膈、坠痰涎,止呕吐,二药配伍,既能降气止噫,又可散水气,化痰,为方中之君药。半夏祛痰降逆,散结消痞,配合生姜则降逆止呕之功更著,二药相伍更增强主药降逆化痰止呃作用,故为臣药。用人参、大枣、炙甘草以补脾益气,使中气健运,湿化痰消,痰消气顺,气顺则噫气止,痞硬除,为治本之意也,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张正元每诊治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属此证者,多用此方加减,往往应手而愈,疗效奇佳。

    六者因阳虚于外,热结于胃而致,治以温经回阳,泄热消痞,处方附子泻心汤。第155条载:“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方中附子温经扶阳,以治肌表之恶寒;大黄、黄连,黄芩之苦寒,以麻沸汤浸渍,取其味薄气轻,清泻上部之邪热,以治胸部之痞结。


    临床验案

    颜某,女,73岁。以“反复胃脘部胀闷不适11月余”于2019年2月11日就诊。现证见:脘腹痞闷,压之不痛,腹胀,嗳气欲呕,纳呆,气短,畏寒肢冷,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西医诊断为:

    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非萎缩性胃炎3.慢性胆囊炎4.多发性腔梗。中医诊断:痞证气虚寒热互结。治法: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益气和胃。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

    处方:黄连6克,吴茱萸2克,干姜10克,枳实15克,海螵蛸20克,党参15克,瓜蒌仁30克,鸡内金15克,法夏10克,厚朴15克,砂仁10克。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日三服。

    2019年2月18日复诊。诉上症大减,精神转佳,食量增加,大便通畅,但诉呃逆时作,夜寐欠佳,舌质淡红薄腻脉沉弦。继予上方加旋覆花20克,代赭石20克,苏梗10克,夜交藤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