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时间:2017-3-21 15:01:30  来源:  作者:  浏览:

    ——一论“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深刻阐明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科学价值、历史方位、阶段特征和现实意义,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中医药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医药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振兴发展中医药的讲话精神,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撰文《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刊发于2月24日的人民日报理论版,本报2月27日予以转载。文章刊出后,引发行业内外较大反响,“中国中医”微信号转发后阅读量迅速攀升,留言热烈。为使中医药行业更好地学习这篇文章,中国中医药报组织系列评论员文章四篇,分别从文化自信、科学自信、民族自信和推动振兴发展的角度,深入阐发该文主旨,以使每位中医药人更准确把握习近平同志关于振兴发展中医药的讲话精神。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把中医药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凸显了中医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的认识。


    中医药的文化性在理论层面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和合致中的核心哲学智慧;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时而变、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强调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丰富人文精神,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形成作出了卓越贡献,还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重要标识。


    中医药的文化性在实践层面突出体现于重视养生“治未病”上,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密切相关,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养德养生,“仁者寿”,“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强调“身心合一”,注重养形、养气、养神的统一,等等。


    中医药这种在哲学和理论层面与中华文化的同构性,在实践层面体现出的深厚群众性,使其成为我国独特而优秀的文化资源。从这个意义讲,发展中医药就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


    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重点是做好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使中医药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落脚点。


    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在实践和养成相结合,达到外化中医健康养生理念于“行”、内化中华文化价值于“心”的效果。一方面要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相协调,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形式推广开来,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坚持中西医健康理念方法优势互补、融合利用,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享受到中医药健康养生的益处。


    当前,因其独特的养生保健方式而易于被国外民众接受,中医药已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要善用好中医药这一“有形载体”、这支“重要力量”,使其润物无声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价值。


    (责任编辑:姜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