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扫一扫 二维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中医药文化
  • 中草药的文化张力

    时间:2017-3-20 16:33: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金钢  浏览:


    草木无言,呈现万千气象。草木有情,文化赋予精魂。


    中医博大精深,草木吐秀含灵。两者交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草药具有文化语境、文化品味和文化张力,为厚植、丰富中医文化添加了异彩特色。


    芍药,又名“可离”。味苦酸,性微寒,归肝经,能养血调经、舒肝止痛。传说华佗最初认为芍药无药性。某日,其妻小腹绞痛,经血如注。情急之下,她把芍药根煎煮为汤服用,治愈了病症,并告知华佗。华佗经过持续探究后,认定芍药能够镇痛、祛瘀,是治病良药。芍药也象征着友谊、爱恋。古时候,饯行送别,人们往往给好友知己赠送芍药,以示情深谊重。馈赠芍药,药性虽寒心里暖,一番诗情画意,或多或少可以镇心灵之“痛”,祛胸中之“瘀”。


    远志,别名“醒心杖”。味苦辛、性温,归心、肾、肺经,能安神益智、祛痰、消肿。“醒心”为促人清醒、使神志清醒之意,凡可持之及人持之曰“杖”。醒心杖的含义在于,持之可使人的志识高远、志向远大。清代名医何九香的母亲仙逝,他含悲自题一联“独有痴儿渐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感念之情甚为浓厚。


    当归,亦名“文无”。味甘辛苦,性温,入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古人云:“相招召赠之以文无。”古往今来,以当归来寄情寓意之事例屡见不鲜。《三国志》载,曹操致函太史慈,其中放有当归,意在促其弃吴投魏。魏国谋臣诱逼姜维之母给身在蜀国的姜维写信并附上当归,劝其回归魏国。姜伯约识破阴谋,复函道“良田百顷,不在一亩(母);但有远志,不在当归”,慨叹忠孝难以两全。明朝李时珍外出日久未回,其妻甚念,写道:“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上个世纪,我国著名音乐家瞿琮、施光南共同创作歌曲《台湾当归谣》,表达了企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


    茴香,别名“怀香”。味辛,性温,能开胃进食、理气散寒。常常被用来作为依恋的亲人、多情的土地、不改的乡音之同义语。《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唐僧以中药名抒发情怀、表达心境,其中有“茴香何日拜朝廷”之句。


    丹棘,又名“忘忧草”。味甘,性凉,能清热利尿、凉血止痛、健胃消食,民间有“欲忘人之忧,则赠以丹棘”之说。相传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家境贫寒,又身患疾病,时常乞食度日。一老妇不时送上萱草给陈胜充饥,久之,陈胜病愈,身体也强壮起来,忧愁顿减。后来,陈胜将萱草称之忘忧草。丹棘的象征性意义是忘忧无愁,心绪舒朗。赠送丹棘,与送去愉悦有异曲同工之妙。


    青裳,也称“合欢”。味甘,性平,能安神、活血、消肿止痛。“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裳,合欢则忘忿。”传说,曾有一秀才用合欢花治愈员外女儿的相思病,最终赢得芳心,娶得佳丽归。合欢树叶昼开夜合,相依相偎,被衍化成为“爱情忠贞不渝”“合家欢乐”之意。


    百合,又叫“家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它象征着纯洁爱情、百年好合,有“云裳仙子”之誉,已经成为婚礼上表达美好情感的常备之物。


    柳枝,另称“杨柳条”。味苦,性寒,入足阳明、厥阴经,能祛风利尿、止痛消肿。古时候,折柳送别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蕴含挽留、惜别、怀远之意。(李金钢)


    (责任编辑:刘茜)